时间: 2025-05-21 04:4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4:48:48
点绛唇 九日遄赴苏州市人民代表会议,用东坡韵作
作者: 汪东 〔清代〕
照眼青红,此回绝胜龙山宴。
绣塍芳甸。不尽舆图观。
何用登高,百里行程半。
横塘远。影投波乱。我共西飞雁。
这次的景色更加美丽,胜过龙山的宴会。
绣花的田埂和芳香的草甸,令人流连忘返。
何必去登高望远,走百里路也不过一半。
远处的横塘,影子映在波上,仿佛我与西飞的雁群一同飞翔。
作者介绍:
汪东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合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九月九日,正值重阳节,诗人前往苏州市参加人民代表会议。诗中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这首《点绛唇》以清新的自然风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苏州美好景色的赞叹。开篇的“照眼青红”便引领读者进入一个色彩斑斓的画面,青山绿水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接着提到“龙山宴”,通过对比,强调此次宴会的胜出,表明了诗人对苏州之美的认可和向往。
“绣塍芳甸”描绘了田野的美丽,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象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何用登高,百里行程半”则反映出一种对繁忙生活的反思。诗人不再执着于高处的视野,反而欣赏沿途的风景,表现出一种洒脱和从容。
最后,诗句“影投波乱。我共西飞雁”则在意象上升华了全诗的情感,表达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西飞的雁群象征着自由与归属,诗人在这一刻感受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鸣,仿佛与雁群一同飞翔,超越了世俗的束缚。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强调欣赏沿途风景的重要性,体现了一种洒脱从容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龙山宴”象征什么?
“何用登高,百里行程半”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
诗中“影投波乱”中的“影”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