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3:53
宿新里馆
愁人待晓鸡,秋雨暗凄凄。
度烛萤时灭,传书雁渐低。
客来知计误,梦里泣津迷。
无以逃悲思,寒螀处处啼。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愁苦的人在秋雨纷纷的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情景。他等着天亮,听着鸡叫声,心中充满忧愁。夜晚的烛光随着萤火虫的消逝而暗淡,传书的雁群也逐渐飞低,带来一阵阵思念。客人来访却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计划失误,梦中更是泪流满面,迷失在回忆中。最终,他无法摆脱心中悲伤的思绪,耳边只听见寒蝉的啼叫声,四处回荡,令人更加感到凄凉。
钱起(约842年-约894年),字仲明,号惭愧,晚唐诗人,世称“钱惭愧”。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博学多才,以五言绝句见长,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描绘自然景物。
《宿新里馆》写于诗人旅途中的一夜,正值秋季,诗人因思念故人而感到忧愁,作品反映了他在陌生环境中的不安与孤独。
《宿新里馆》是钱起的一首经典诗作,情感深邃而细腻,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全诗以“愁人待晓鸡”开头,立刻引人入胜,描绘出一个愁苦的旅人,等待天明的心情。诗中通过“秋雨暗凄凄”表现出秋季的萧瑟和环境的压抑,营造出一种忧郁的氛围。接着“度烛萤时灭”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孤寂,烛光的微弱与萤火虫的消失象征着希望的渺茫。
“传书雁渐低”不仅表达了思念的情感,更暗示了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的难度,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无奈。随后“客来知计误”则是对计划的自省,显示出旅人对人生选择的懊恼与反思。“梦里泣津迷”描绘出梦境中的泪水,进一步凸显了内心的苦痛与迷茫。最后一句“无以逃悲思,寒螀处处啼”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寒蝉的啼叫不绝于耳,象征着诗人无法逃避的悲伤与思绪。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高超艺术成就。
整首诗以孤独与思念为主题,通过描绘秋雨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对故人的深情怀念与内心的苦楚,展现出人对情感的无奈与追求。
《宿新里馆》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传书雁”意指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是?
虽然主题相似,但《宿新里馆》更强调孤独的旅途感受,而《静夜思》则更富有浓厚的乡愁情怀。两者都通过自然意象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类情感的细腻观察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