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0:16
定州道上
作者: 苏宏祖 〔清代〕
原文展示:
潦倒书生兴已阑,
何缘好梦到渔竿。
冲霄岂是羽毛满,
曳尾曾经道路难。
侯骨自知非李广,
缺唇今竟补方干。
入官先效蛮娘舞,
旧样时人不喜看。
白话文翻译:
一位潦倒的书生,兴致已渐消沉,
为何美梦总是与渔竿相伴?
冲天的志向岂能轻易实现,
而曾经的道路却是艰难的。
我明白自己并非李广那样的英才,
如今即使缺乏口才,也想补救。
入官之前,先学蛮娘的舞姿,
这样的旧样子,世人都不喜欢观看。
注释:
- 潦倒: 形容困顿、失意的状态。
- 书生: 指读书人,文人。
- 渔竿: 渔具,象征着闲适与梦想。
- 冲霄: 比喻志向高远。
- 羽毛: 指轻巧的东西,意指轻易。
- 曳尾: 形容拖延,犹豫不决。
- 侯骨: 这里指的是李广,汉朝的著名将领,象征英雄豪杰的气概。
- 缺唇: 意指口才不足。
- 蛮娘舞: 指一种地方舞蹈,象征迎合世俗的方式。
典故解析:
- 李广: 汉代名将,以勇有谋著称,常被后人用来比喻英雄豪杰。
- 蛮娘舞: 可能指一种地方性舞蹈,暗示迎合世俗,表达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宏祖,清代诗人,生于官宦之家,才华横溢,因官场失意而感到困惑。其诗风格多带有自嘲和反思,常以个人经历为背景,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定州道上》创作于诗人经历困顿时,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定州道作为一条重要的道路,象征着人生的旅途,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挣扎。
诗歌鉴赏:
《定州道上》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诗人以潦倒书生自喻,表达自己在追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所感受到的苦涩与无奈。开篇即以“潦倒”二字直入主题,表现出一种无力感和消沉的态度。接着,诗人用“何缘好梦到渔竿”来揭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渔竿作为一种象征,代表着隐逸与安宁,反衬出书生心中理想的遥不可及。
再者,诗中提到的“冲霄岂是羽毛满”,则表达出诗人对冲天志向的渴望,却又承认其难以实现的事实。通过“侯骨自知非李广”,诗人自谦,承认自己并非英雄豪杰,表现出一种对自我认知的清晰。最后,诗人提到“入官先效蛮娘舞”,表明在官场中生存的策略,只能迎合世俗,显示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潦倒书生兴已阑: 描述一个失意的读书人,表达了他的消沉和失落。
- 何缘好梦到渔竿: 质疑为何美好的梦境总与渔竿相伴,反映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冲霄岂是羽毛满: 反思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冲天的志向并不容易实现。
- 曳尾曾经道路难: 形容曾经的追求与道路是艰难的,暗含对过往的反思。
- 侯骨自知非李广: 自谦自己并非英雄豪杰,表现出对自身能力的清晰认知。
- 缺唇今竟补方干: 对口才不足的自嘲,渴望改变现状。
- 入官先效蛮娘舞: 通过迎合世俗生存的策略,展示对现实的无奈。
- 旧样时人不喜看: 说明自己所采取的方式与世俗审美的背离,感受到社会的冷漠。
修辞手法:
- 对仗: 如“潦倒书生”与“何缘好梦”,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 渔竿象征着理想与闲适。
- 反讽: 对于进入官场的策略,表达一种无奈的自嘲。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表现出对自我认知的清晰与对社会风气的无奈,最终传达出一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渔竿: 象征闲适与理想的追求。
- 羽毛: 轻盈,暗喻理想的轻松与遥不可及。
- 蛮娘舞: 象征迎合世俗、妥协的生存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潦倒书生”指的是在什么状态下的人?
- A. 成功的商人
- B. 失意的读书人
- C. 官场高人
- D. 诗人家族
-
“冲霄岂是羽毛满”中的“羽毛”何以象征?
- A. 轻盈与自由
- B. 失败与无奈
- C. 财富与权力
- D. 志向与理想
-
诗人在最后一联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信与成功
- B. 无奈与迎合
- C. 对未来的希望
- D. 对过往的怀念
答案:
- B. 失意的读书人
- A. 轻盈与自由
- B. 无奈与迎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秋夕》韦应物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苏宏祖的《定州道上》,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但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情壮志,而苏宏祖则更多体现出无奈与自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曲经典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