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3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39:35
感怀 其四
作者: 杨基 〔明代〕
蝮蛇冬未蛰,裛草寒更生。
阳光泄为电,地雷忽有声。
上天号令乖,致此灾异并。
不然多杀伤,兵气之所成。
汉廷免三公,毋乃非政刑。
愿言调玉烛,仰见三阶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与感慨。冬天尚未结束,蝮蛇却未蛰伏,寒草在寒冷中依然生长。阳光如电般透出,地雷忽然响起,似乎在预示着什么。上天的号令出现了偏差,导致了各种灾难与异常的现象。如果不是因为这些,许多人就不会遭受伤害,这些都是兵戈带来的结果。汉朝的朝廷罢免了三公,这难道不是因为政令和刑法的问题吗?希望能调整玉烛,仰望三阶之上恢复平静。
作者介绍:杨基,明代著名诗人,以诗风婉约、情感细腻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对社会时局的关心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社会动荡时期,作者对朝政的失误和人们的苦难感到忧虑,借用自然现象表达对时局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希望。
杨基的《感怀 其四》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社会动荡的局势与作者的忧虑。开篇的“蝮蛇冬未蛰”与“裛草寒更生”意在揭示自然界的不寻常,象征着社会的不安和潜在的危险。接下来的“阳光泄为电,地雷忽有声”,展现了自然力量的突然与不可预测,正如当时政治局势的动荡不安。
诗中提到的“上天号令乖,致此灾异并”,表现出作者对天命与人事的思考,认为上天的旨意与人间的行为之间存在偏差,导致了人间的灾难与痛苦。而“汉廷免三公,毋乃非政刑”则直接指向了当时的政治腐败与不公,表现出对统治者的不满。
最后,作者以“愿言调玉烛,仰见三阶平”结束,表达了对恢复和平、稳定局势的渴望。这首诗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批判,也透出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杨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的关心与对社会现象的深思,传达了希望与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蝮蛇”象征什么?
诗句“愿言调玉烛”中的“玉烛”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