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4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46:19
终朝面山坐,山远意自亲。
披云入山中,弥觉所历真。
漭流震厓谷,仄蹬迷荆榛。
局步眩反顾,攀援惬前因。
高岩驻夕景,阴壑无阳春。
酌彼涧中水,憩此石上茵。
夙闻乔木末,时有餐霞人。
古台閟灵迹,石扇空嶙峋。
整日面对山坐着,虽然山远但心意却自然而亲近。
披开云雾走进山中,愈发觉得自己所经历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水流在深谷中震荡,崎岖的小路让我迷失在荆棘丛中。
走在山间,眼前的景色让我感到眩晕,回头望去却又感到惬意。
高高的岩石上停留着夕阳的余晖,阴暗的山谷里却没有春天的阳光。
我饮着涧水,坐在石头上休息。
早就听说过高大的树木顶端,时常有享受霞光的人。
古老的台基隐藏着灵异的迹象,石头的扇形奇石空中耸立。
鲍汀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山水秀丽之地,深受自然的熏陶。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游石门》创作于诗人游历石门山时,反映了他在自然中游玩的乐趣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诗人通过描绘山水的变化,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游石门》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哲理思考的诗歌,诗人鲍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将游览石门的体验生动地呈现出来。整首诗以“面山坐”开篇,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沉醉与亲近,山虽远,但心灵却能感受到自然的魅力。接着,诗人披云入山,展现出对真理的追求与探索。
在“漭流震厓谷”的描写中,诗人让人感受到水流的清澈与深邃,仿佛在告诉读者自然的力量与美丽。诗中的“高岩驻夕景”与“阴壑无阳春”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希望与美好,而后者则暗示了人生中的阴暗与无奈。
“酌彼涧中水,憩此石上茵”展现出一种闲适与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妨停下来,享受自然带来的宁静与安详。而最后两句提及“古台閟灵迹,石扇空嶙峋”,则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沉淀与自然的永恒,仿佛在引导读者思索人与自然、历史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蕴含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我内心的探索。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探讨人与自然、历史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
《游石门》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高岩驻夕景”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酌彼涧中水”中的“涧”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