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人雁吟》

时间: 2025-04-26 01:38:40

诗句

雁飞渡江谋稻梁,江人趁熟亦渡江。

雁下江中唼苹藻,人饥尽属江中央。

天长水阔罗网多,无衣无食可奈何?

人声未断雁声起,弃儿呱呱道傍死。

不见雁春还北飞,人今去此将何之。

叹息人穷不如鸟,何日相随如雁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38:40

原文展示:

人雁吟
作者: 张翥 〔元代〕

雁飞渡江谋稻梁,
江人趁熟亦渡江。
雁下江中唼苹藻,
人饥尽属江中央。
天长水阔罗网多,
无衣无食可奈何?
人声未断雁声起,
弃儿呱呱道傍死。
不见雁春还北飞,
人今去此将何之。
叹息人穷不如鸟,
何日相随如雁归。

白话文翻译:

大雁飞越江河,寻找稻谷和粮食,江边的人们趁着农作物成熟也渡过江去。大雁在江中啄食水草,而人们因饥饿只能聚集在江中央。天长水阔,渔网繁多,我没有衣服和食物该怎么办?人们的声音还未消散,大雁的鸣叫便响起,路边的弃儿啼哭着死去。我再也看不见大雁在春天北飞了,人们今后又该去向何方呢?我叹息人穷,不如大雁,何时才能像大雁一样归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谋稻梁:寻找稻谷和粮食。
  • 唼苹藻:啄食水中的苹和藻。
  • 无衣无食:没有衣服和食物,形容困境。
  • 弃儿呱呱:弃置的婴儿在哭泣,暗示悲惨的命运。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雁”常象征自由、归宿与团聚,反映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生活困境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翥,元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人间疾苦,情感真挚,具有鲜明的个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借用大雁的形象表达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人雁吟》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张翥通过描绘大雁的迁徙与人们的困境,展现了人间的悲苦与渴望。开篇便以“雁飞渡江”引入,运用大雁作为对比,象征着自由与生存的希望。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将视角转向人,描绘江边人们因饥饿而渡江求生的情景,展现出一种无奈的生存状态。

“天长水阔罗网多”,诗人以宽广的水域与密集的渔网隐喻生活的困境和人们的无助。接下来的“弃儿呱呱道傍死”,更是将悲剧加深,突显了社会的冷漠与无情,令人感到痛心。最后,诗人以叹息收尾,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由外及内,逐渐加深,令人感受到诗人对社会困境的深刻洞察与人性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雁飞渡江谋稻梁:描绘大雁飞过江河,寻找粮食。
  2. 江人趁熟亦渡江:江边的人们趁着庄稼成熟也渡江求生。
  3. 雁下江中唼苹藻:大雁在江中啄食水草,象征自然的生存。
  4. 人饥尽属江中央:人们因饥饿聚集在江中央,暗示困境。
  5. 天长水阔罗网多:宽广的水域与渔网繁多,隐喻生活的艰难。
  6. 无衣无食可奈何:没有衣物与食物,感叹无奈。
  7. 人声未断雁声起:人们的声音还未消散,大雁的鸣叫再起。
  8. 弃儿呱呱道傍死:弃儿在哭泣,直面悲惨命运。
  9. 不见雁春还北飞:再也看不见大雁春天北飞的身影。
  10. 人今去此将何之:人们将去往何处,表达迷茫。
  11. 叹息人穷不如鸟:叹息人类的困境不如鸟类自由。
  12. 何日相随如雁归:渴望有一天能和大雁一样归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比作大雁,体现其生存状态的对比。
  • 拟人:通过“弃儿呱呱”赋予婴儿以人的情感,增强悲剧感。
  • 对仗:如“无衣无食”与“人声未断雁声起”,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深切关怀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借助大雁的形象,展现了人们对归属感的向往和对命运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由、归属与团聚。
  • :象征生存环境,既是资源的来源也是困境的体现。
  • 弃儿:象征社会的底层与无助,反映人性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雁”象征着什么?

    • A. 自由与归宿
    • B. 战争
    • C. 财富
    • D. 孤独
  2. 诗人用“无衣无食”来表达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与困境
    • C. 希望
    • D. 忧伤
  3. 诗中的“弃儿呱呱道傍死”主要反映了什么?

    • A. 孩子的快乐
    • B. 社会的冷漠
    • C. 自然的美丽
    • D. 战争的惨烈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描绘战乱中的悲苦与对和平的渴望。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与《人雁吟》均反映了诗人对困境的感慨,但《登高》更多强调个人的沉重与孤独,而《人雁吟》则更加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张翥及其作品研究》

相关查询

念奴娇 重过广陵同王西樵孙介夫夜话即宿西樵寓中 念奴娇(追和张巨山《牡丹词》) 念奴娇 东洋美人图 念奴娇 游南岳并序 念奴娇 念奴娇 松针 念奴娇 念奴娇 怀宗梅岑表弟兼柬鹤问 念奴娇(重九前二日登西塔观县治,用前韵) 念奴娇 走马镫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食征 随群 沁人心腑 包含兕的词语有哪些 四点底的字 反犬旁的字 齒字旁的字 立功赎罪 沉思默想 靣字旁的字 冷结尾的成语 情深潭水 日字旁的字 寸断 旁得香气 绵野 强盗挂念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