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0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3:06:18
河渎神
屈大均 〔明代〕
祠口对浮罗。
攀枝红映红波。
女蛮春赛祝融多。
数声铜鼓相和。
潮去潮来兰桨便。
龙气时时惊见。
蚬鱼篮朝散。
斗歌风外难断。
在神祠的入口处,我看见浮罗江的水面波光粼粼。
红花在枝头摇曳,映照着红色的河水。
女蛮在春天的祭典上,祝愿祝融神的庇护。
铜鼓传来几声回响,仿佛在与之呼应。
潮水来来往往,兰桨轻盈划过水面。
龙的气息时常在此显现,让人惊叹。
蚬和鱼在早晨的篮子里随意散落。
斗歌的声音在风中飘荡,似乎永远无法停止。
屈大均(1560-1630),明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字子仪,号雨云,出生于广东。他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闻名,尤其喜爱山水题材。
《河渎神》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河流与神灵祭祀,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和对民俗文化的关注。
《河渎神》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诗作,展现了屈大均对水乡风情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诗开篇通过“祠口对浮罗”描绘出一个生动的场景,神祠与河流相映成趣,显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接下来的“攀枝红映红波”则通过色彩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展现春日的生机。诗中提到的“女蛮春赛祝融多”,不仅描绘了当地的风俗,也暗示了对火神的崇拜,进一步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铜鼓的声响与潮水的起伏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节奏感,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流传已久的故事。“龙气时时惊见”则引入了神秘的元素,突出了自然的神秘与力量。最后两句“蚬鱼篮朝散,斗歌风外难断”,不仅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琐碎,还传达了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文化连接。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合了人文活动,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河渎神》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祝融”是指?
“潮去潮来兰桨便”中“兰桨”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