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6:25
亦知翠羽竟为灾,岂意虞罗四面来。
万事悠悠难预料,孤怀耿耿易蒙猜。
天高肺石干谁问,水尽牙弦抚自哀。
可道营魂终识路,不堪风雾满滇台。
我知道美丽的羽衣终究会带来灾难,没想到四面八方的虞罗竟然都来相聚。
万事都在漫漫长路中难以预料,我的孤独思念容易被人猜疑。
天高得让人无从倾诉,水干了我只能用琴弦自怜。
或许归宿的灵魂终究能找到路,不堪的风雾笼罩着滇台。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典故,但其中的“虞罗”与古代的华美装饰品有关,象征着美丽与聚合。
作者介绍:陈克侯,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诗人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在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尤为深刻。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离别的感伤和对未来的迷茫。开头两句以“翠羽”与“虞罗”对比,表达了美好事物背后的潜在灾难,暗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美好,却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接下来的“万事悠悠难预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主题,诗人对未来感到迷茫,孤独的思念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和猜疑。
在情感的层面,诗人将自己的孤独感与自然景象结合,通过“天高肺石干谁问,水尽牙弦抚自哀”表达了无处倾诉的心情。最后一句“可道营魂终识路”则是对未来的期许,尽管前路迷雾重重,但仍然希望灵魂能找到归宿。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本诗主要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以及对内心孤独的深刻反思。
诗词测试:
“翠羽”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孤怀耿耿”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的最后一句传达了什么思想?
答案:1. A 2. A 3. 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本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李白的诗歌更加强调豪情与畅快,而陈克侯的此诗则显得更加细腻与忧伤,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