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0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00:40
《七娘子》 作者: 屈大均 〔明代〕
愁来又路从烟草。
东风不把蘼芜扫。
丝短丝长,将愁萦绕,
萋萋一片先春老。
紫骝娇向香泥倒。
绿乾红湿多行潦。
欲问萝村,无人知道。
茫茫不觉山花好。
愁绪再次袭来,沿着烟草铺成的小路而行。
东风不曾将蘼芜草吹散。
细长的丝带缠绕着我的愁苦,
满地的草色,似乎已是春天的尽头。
紫色的骏马在香泥上翻滚。
绿草干枯,红花湿润,池塘里水流潺潺。
想问问萝村的路,却没有人知道。
茫茫大山中,竟不觉山花正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屈大均,明代诗人,字子美,号秋水。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及个人感受,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末,社会动荡,诗人常感愁苦,借景抒情,表现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七娘子》是一首充满浓厚情感的古诗,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流露出深沉的忧愁。开头几句以“愁来又路从烟草”引入,描绘出一幅略显凄凉的画面,表明诗人内心的愁苦。而“东风不把蘼芜扫”则暗示了春天的无情,虽然春天来临,但诗人的心情却依然沉重。
接下来的“丝短丝长,将愁萦绕”更是通过丝线的象征,展现了愁绪的复杂与缠绵。诗人似乎在感叹,春天的到来并没有驱散心中的忧愁,反而愈加深重。随着描写的深入,紫骝马在香泥上翻滚,展现了一种自由与快乐的对比,似乎在暗示诗人内心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最后两句“欲问萝村,无人知道。茫茫不觉山花好。”则表现出一种孤独感,诗人想要寻找知音,却发现无人可问,最终只能在茫茫的山中独自欣赏花的美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展现了明代文人的情怀与困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主题围绕孤独、愁苦与生命的无常展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愁来又路从烟草”的意思是?
A. 行走在愁苦的小路上
B. 愁苦消散
C. 漫步在春天的路上
答案: A
“东风不把蘼芜扫”中蘼芜象征什么?
A. 欢快
B. 忧愁
C. 春天
答案: B
诗中提到的“紫骝”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匹马
C. 一种花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屈大均的《七娘子》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前者更多表现豪放与壮阔,后者则显得细腻与愁苦,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