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杏花天 即景》

时间: 2025-04-27 05:04:59

诗句

柳丝拖碧清光晓。

摇曳东风寒峭。

杏花丛里蜂儿闹。

成阵落红谁扫?

枝上黄莺声巧。

羡美景、芳华未老。

艳阳天气寻春早。

半是风流妖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04:59

诗词名称: 杏花天 即景

作者: 姜顼忻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柳丝拖碧清光晓。
摇曳东风寒峭。
杏花丛里蜂儿闹。
成阵落红谁扫?
枝上黄莺声巧。
羡美景芳华未老。
艳阳天气寻春早。
半是风流妖娆。

白话文翻译:

在清晨的阳光下,柳丝轻轻拖曳着碧绿的光影。
东风摇曳,带着一丝寒气。
杏花丛中,蜜蜂在欢快地吵闹。
落下的花瓣,谁来打扫这阵阵红色?
树枝上的黄莺唱着动听的歌声。
我羡慕这美丽的景象,芳华依然未衰。
在艳阳高照的日子里,早早寻觅春天的气息。
这一切半是风流,半是妖娆。

注释:

  • 柳丝:柳树的细枝,春天的时候柳树发芽,像丝线一样拖曳。
  • 碧清光晓:形容清晨的光线清澈而碧绿。
  • 摇曳:轻轻摆动,形容风吹动的状态。
  • 寒峭:寒冷而清晰的感觉。
  • 成阵:排成阵势,指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的情景。
  • 落红:掉落的花瓣。
  • 黄莺:一种鸣叫声如歌的鸟,常用来比喻美妙的声音。
  • 芳华未老:形容春天的美丽景色依然如故。
  • 妖娆:美丽而迷人的样子。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姜顼忻(约1640-约1700),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作品常蕴含哲理与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天,诗人目睹杏花盛开,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的美丽,抒发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与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杏花天 即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开篇以“柳丝拖碧清光晓”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清新,柳枝在风中轻轻摆动,仿佛在与春天的气息互动。接着“摇曳东风寒峭”,则传达了春风中仍带有一丝寒意的感觉,形成一种温暖与寒冷的对比。

杏花的盛开吸引了蜜蜂的光顾,“蜂儿闹”生动地描绘出花丛中热闹的景象,代表着春天生命的复苏。然而,落下的花瓣让人思考美丽的短暂,“谁扫”的提问也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惜别。树上的黄莺鸣唱更是增添了生命的活力,寓意着春天的希望和美好。

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命美好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艳阳天气寻春早”一句,更是强调了春天的珍贵与美好,令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柳丝拖碧清光晓”:柳丝轻轻拖曳着晨光,清新而美丽。
    • “摇曳东风寒峭”:东风轻拂,带着寒意,展现出春天的脆弱与美丽。
    • “杏花丛里蜂儿闹”:蜜蜂在杏花间飞舞,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 “成阵落红谁扫?”:落花如阵,暗示珍惜美好事物的短暂。
    • “枝上黄莺声巧”:黄莺在树上歌唱,象征春天的活力。
    • “羡美景芳华未老”:诗人羡慕春天的美丽,感叹芳华依旧。
    • “艳阳天气寻春早”: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早早寻觅春天的气息。
    • “半是风流妖娆”:春天的景色既美丽又迷人,充满魅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美景比作“风流妖娆”,强调其迷人之处。
    • 拟人:将柳丝、蜜蜂等形象化,赋予生命。
    • 对仗:如“摇曳东风寒峭”,音韵和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场景,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意象分析:

  • 柳丝:象征春天的柔和与生命力。
  • 杏花:代表春天的繁荣与美好。
  • 蜜蜂:象征勤劳与春天的活力。
  • 黄莺:象征春天的灵动与美妙音乐。
  • 落红:暗示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哪个意象象征了春天的生机?
      • A. 柳丝
      • B. 蜜蜂
      • C. 黄莺
      • D. 杏花
    2. “摇曳东风寒峭”中的“寒峭”指的是什么?
      • A. 温暖
      • B. 寒冷
      • C. 清新
      • D. 暖和
    3. 诗人对美好景象的态度是?
      • A. 嫉妒
      • B. 珍惜
      • C. 无所谓
      • D. 忽视

答案

  1. D. 杏花
  2. B. 寒冷
  3. B. 珍惜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诗词对比

    • 比较《杏花天 即景》和《春晓》,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春晓》更强调早晨的宁静与生命的复苏,而《杏花天 即景》则突出了花的繁荣与生命的活力,通过不同的意象展现春天的不同侧面。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魅力》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杏花天 即景》的全面解读与赏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词的魅力。

相关查询

浣溪沙 浣溪沙 其八 燕邸清明 浣溪沙 送秦姊 浣溪沙 其四 浣溪沙 其三 浣溪沙 其八 题陈其年小影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其六 又答玄叟 浣溪沙·奉和范学功先生怀念许老原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朱灵 系引 舌字旁的字 上林苑 行字旁的字 此起彼落 今是昨非 文字旁的字 生字旁的字 颤凛 鼠字旁的字 乱结尾的成语 奇风异俗 足高气扬 命轻鸿毛 绞尽脑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