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09:2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09:28:43
原文展示: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白话文翻译:
军歌应当唱响回环的大刀声,誓言要消灭胡人,从玉门关出击。只知道在沙场上为国家而死,何必需要用马革包裹尸体归来。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锡麟(1873-1907),字伯荪,号梦庵,晚清革命家、教育家。他参与了光复会的活动,积极推动反清革命。这首诗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徐锡麟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坚决态度,表达了他愿意为国捐躯的决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坚决态度。诗中“军歌应唱大刀环”一句,通过军歌和大刀的意象,展现了军队的士气和战斗的决心。“誓灭胡奴出玉关”则进一步强调了消灭敌人的决心和边疆的防御。后两句“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则体现了诗人愿意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强调了为国家而死的荣耀,而不在乎死后的安葬方式。整首诗情感激昂,语言简练,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坚决态度,以及愿意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大刀环”象征什么? A. 战斗和武力 B. 和平与安宁 C. 文化和艺术 D. 商业和贸易
“玉关”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边疆的防御 B. 城市的繁荣 C. 文化的交流 D. 经济的中心
诗中“马革裹尸还”表达了什么? A. 对死亡的恐惧 B. 对安葬方式的重视 C. 对国家而死的荣耀 D. 对家人的思念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