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3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36:21
溪林元不择人清,自少人来向此行。若使行人多此处,谢安何必有高情。
这条溪流和林木本来就不会挑剔来这里的人是否清白,从小就很少有人来这里游玩。如果行人多到这个地方,谢安又何必有那样高雅的情怀呢?
祝允明(1460年-1526年),字希文,号希逸,明代书法家、画家和诗人。他是“明四家”之一,以其书法和诗词而闻名。他的诗作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追求真情实感。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人追求个体情感与自然和谐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溪流与林木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清新的自然美。诗人以“溪林元不择人清”开篇,直接指出自然的包容性,强调无论访客的身份和品性如何,山水的美都是恒久的,不受人群和环境的影响。接着,诗人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此地的经历,反映出这个地方的宁静与少人游玩的状态。
诗的后半部分,“若使行人多此处”,引出对人情的深刻思考。诗人设想如果这里的游人增多,那么谢安那种高雅的情怀和独特的生活境界就会受到冲击。这一反思不仅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流露出诗人对人心浮躁、喧嚣社会的无奈与感慨。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哲理,蕴含着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观察,令人深思。祝允明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高洁情怀的向往及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对自我精神世界的追求。
诗歌传达了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批判,反映了诗人在纷扰社会中对高洁情怀的追求。
诗中“溪林元不择人清”意指: A. 自然不在乎来访者的品行 B. 只有高洁的人才能欣赏自然 C. 行人多了自然的美会消失
诗人提到谢安,主要是为了: A. 表达对谢安的敬仰 B. 对高洁情怀的反思 C. 说明谢安的生活环境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绘 B. 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C. 对古代文人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