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2:0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2:02:39
梅花六首 其二
作者: 高启
缟袂相逢半时仙,
平生水竹有深缘。
将疏尚密微经雨,
似暗还明远在烟。
薄暝山家松树下,
嫩寒江店杏花前。
秦人若解当时种,
不引渔郎入洞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人与梅花的相遇,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诗人感慨自己与水竹之间的缘分,仿佛在雨后看似疏离却又紧密的关系,似乎在烟雾中隐隐约约可见。傍晚时分,诗人在山间的松树下和江边的杏花前,感受到一丝寒意。最后,诗人希望秦人能够理解当时种植梅花的意义,因为他们不会把渔郎引入那个充满仙气的洞天。
高启(1336年-1374年),字士安,号阮亭,明代初期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常表达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高启与其他诗人如杨万里、陆游等齐名,是明代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梅花六首》是高启在游历中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梅花作为象征坚韧与高洁的花卉,正是诗人所崇尚的品质。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与对生命的思考。开篇“缟袂相逢半时仙”,即刻营造了一种超然的氛围,仿佛仙人与梅花相互交融。诗人将自己与水竹的“深缘”结合,表明了他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水竹的意象更是增添了清雅气息。
在“将疏尚密微经雨”中,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环境的微妙变化,显示出观察力的细致与敏感。接下来的“似暗还明远在烟”,则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对生命的思索。
“薄暝山家松树下,嫩寒江店杏花前”,这几句渲染了诗人身处自然之中的宁静与清幽,松树与杏花的意象相互辉映,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淡泊与闲适。最后两句“秦人若解当时种,不引渔郎入洞天”,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期望能够理解梅花的高洁与美好,而非囿于世俗的纷扰。
整首诗通过自然意象的运用,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同时通过梅花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诗中“缟袂”指的是:
A. 白色衣袖
B. 红色衣服
C. 黑色长袍
诗人希望秦人能够理解什么?
A. 渔郎的生活
B. 梅花的高洁
C. 水竹的深情
“薄暝”意指:
A. 晨曦
B. 傍晚
C. 正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