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2:23
寄何凤来读书西山
李之世 〔明代〕
是尔栖迟处,西山爽气增。
孤亭悬树杪,小径入云层。
谷鸟啼窗竹,岩花缀涧藤。
冷光摇碧霭,岚彩冒疏灯。
这正是你栖息悠闲的地方,西山的清爽气息更加浓厚。
孤零零的亭子悬在树梢之间,小路蜿蜒通向云层之上。
山谷里的鸟儿在窗前的竹子上啼鸣,山岩上的花儿点缀着溪涧的藤蔓。
清冷的光辉摇曳在碧霭之间,山岚的色彩透过稀疏的灯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明显引用历史典故,但其描绘的闲适读书环境,自古便是文人墨客所向往的境地,隐含“读书求道”的志向。
作者介绍: 李之世,明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细腻,常寄情于山水之间。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之世隐居于西山时,正值他心境安宁,追求自然与心灵的和谐之际,因此诗中流露出对西山清新气息的赞美和对读书生活的向往。
本诗以“西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读书的恬静图景。诗的开头便点明了诗人对栖息之地的喜爱,西山的清爽气息不仅使得环境愈加宜人,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接下来的描写中,孤亭与小径的结合,展现出一种幽静的读书环境,给人以心灵的安慰。
诗中“谷鸟啼窗竹,岩花缀涧藤”更是将自然与生活融为一体,生动描绘出在这样的环境中,鸟鸣与花香交织的美妙景象,使得读书的时光如同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令人陶醉。同时,结尾的“冷光摇碧霭,岚彩冒疏灯”则以冷光和岚彩描绘了夜晚的静谧,展示了诗人对夜读的向往与享受。
整首诗以自然为依托,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归隐自然的生活态度,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心灵自由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宁静中读书求知的精神追求,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孤亭”是在哪里?
a) 山顶
b) 树梢
c) 河边
“谷鸟啼窗竹”中的“谷鸟”指的是什么?
a) 窗户旁的鸟
b) 山谷中的鸟
c) 竹子上的鸟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追求名利
b) 隐居自然,读书求知
c)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描绘了寂静夜晚的思乡情怀,而李之世的《寄何凤来读书西山》则表现了隐居山水的恬淡心境。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环境的热爱和对心灵寄托的追求,却分别在情感上有所侧重,前者偏向于思乡之情,后者则更注重自然和读书的和谐。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