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6:5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6:50:07
怀舍侄天亮
作者:梁可澜 〔明代〕
竹林诸子日徜徉,别后何人对尔狂。
报国芙蓉藏宝匣,登山瑶草满诗囊。
四君门下无高士,五柳窗前有上皇。
文事更能兼武备,中原谁荐杜当阳。
在竹林中,众位才子们怡然自得,离别之后又有谁能与你同狂欢呢?
为了报答国家,我在芙蓉中藏下宝物,登山采摘的瑶草装满我的诗囊。
四位君主的门下没有高士,五柳树下的窗前却有一位上皇。
文才更能兼备武艺,谁能在中原推荐杜当阳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梁可澜,明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蕴含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失志之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间的思念与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林中的才子与离别后的孤独,展现了作者对理想与友情的渴望。开篇提到“竹林诸子日徜徉”,表现了诗人对当年志同道合者的怀念。离别后,诗人不仅感到孤独,更感叹于现实的无奈与失落。接下来,“报国芙蓉藏宝匣”一语,暗示了诗人虽有报国之志,但面对的却是藏于心底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登山瑶草满诗囊”则传达出诗人对知识与才华的追求。
在对四君的描绘中,诗人透出一种对现实的不满,认为在权力中心缺乏真正的高士。在“文事更能兼武备”中,诗人表达了对文人武将的渴望,这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更是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待。整首诗以清晰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理想的坚持,以及对现实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的怀念与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士人渴望归隐与追求理想的复杂心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该诗的作者是谁?
A. 陶渊明
B. 梁可澜
C. 杜甫
D. 王戎
“四君门下无高士”中的“四君”指的是哪类人?
A. 士人
B. 君主
C. 文人
D. 隐士
诗中提到的“瑶草”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知识与才华
C. 友谊
D. 忍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明代诗人的创作背景与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