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20:4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20:46:49
蝶恋花 其一
壬辰二月将尽,沉阴作雨,春寒弥峭。
九十日春容易度。一半沉阴,一半风和雨。
待到晴暄衣拆絮。轻罗纨扇迎端午。
底事伤春无一语。不见春来,那惜春归去。
锻炼冰霜梅万树。不妨桃李无开处。
在壬辰年二月即将结束之际,阴沉的天空下开始下起细雨,春寒依然刺骨。
春天的九十天容易过去,但如今却是一半阴沉,另一半则是风雨交加。
等到晴朗的日子,衣服上的绒絮就要拆下来了。轻薄的罗衣和纨扇准备迎接端午节。
为什么伤春之情无从诉说?看不见春天的到来,又何必惋惜春天的离去?
梅花在冰霜中绽放万树,桃李花就算不开也无妨。
姚鹓雏(即姚瑶),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因其诗词作品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个人情感的感慨。
此诗写于春末二月,恰逢天气阴雨连绵,诗人借景抒情,表现对春季消逝的无奈与感伤,同时也透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蝶恋花 其一》以春季为背景,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时的阴沉天气,以及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以“壬辰二月将尽”引入,立刻将时空设定于春末,伴随的“沉阴作雨,春寒弥峭”则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体现了春天的凋零与失落。紧接着,诗人用“九十日春容易度”来感慨春季的短暂,但随后的“一半沉阴,一半风和雨”却显示了春天的复杂多变,给人一种错综复杂的感受。
随着季节的变迁,诗人期待着晴朗的天气,提到“轻罗纨扇迎端午”,这不仅是对夏天的向往,更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尽管“底事伤春无一语”,情感仍然隐约流露出对春天的惋惜,但他又反问自己:“不见春来,那惜春归去”,显示出一种淡然的处世哲学。
最后,诗人以“锻炼冰霜梅万树”来表达对生命的坚韧与执着,即便桃李花未开,也不必感到遗憾。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为整首诗增添了力量,传达出一种在变幻中寻找宁静的心态。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无奈与惋惜,然而在这种感伤中,诗人又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生命的坚韧和对未来的希望。
《蝶恋花 其一》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姚鹓雏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轻罗纨扇”主要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结束
B) 夏天的到来
C) 秋天的忧伤
D) 冬天的寒冷
“不见春来,那惜春归去”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春天来了
B) 春天已经过去
C) 春天未曾到来,不必惋惜其离去
D) 春天很美
可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对春天情感的不同表达。姚鹓雏的诗中更多的是一种对失去的感伤与哲思,而李清照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春天的美好与对生活的热爱。两者均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