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5:44
也曾听雨荒江畔,肠断寒汀雁。
也曾听雨画楼西,翠被眠酣心恼短墙鸡。
如今听雨书窗底,冷气穿窗纸。
应知夜雨本无心,只是人情感旧自难禁。
我曾在荒凉的江边听雨,心如刀割,看到孤雁在寒冷的沙洲上飞过。
我也曾在画楼的西边听雨,躺在翠绿色的被子里,醉意朦胧,听到短墙外的鸡鸣声。
如今我在书桌的窗下听雨,冷风透过窗纸,令人感到寒意。
应当明白,夜雨本是无情的,只是因为人的情感难以自禁,怀旧之情油然而生。
本诗并未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听雨”这一意象,能够引发人们对于往昔时光的回忆与思考。诗人通过不同场景的描写,传达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情感变化。
作者介绍:黄侃(1869-1924),字子华,号静庵,晚号孤云。近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丽而富有情感。其作品常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忧虑。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黄侃生活的动荡时期,正值社会变革之际,个人感受与历史演变交织,抒发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虞美人》是一首充满感伤和怀旧情绪的词作,诗人在不同的场景下聆听雨声,借此表达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开篇的“也曾听雨荒江畔”,描绘了寒冷的江边景象,象征着一种孤独与失落。而“肠断寒汀雁”则强烈地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情感,孤雁飞过,仿佛在诉说着诗人的心声。
接下来,诗人回忆起曾在画楼西边的温馨时光,翠被下的安逸与短墙外清晨的鸡鸣声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带来的深刻变化。而最后两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夜雨无情却也唤起了诗人的旧情,表明了人在面对自然时的脆弱与无奈。整首词以雨为线索,将个人情感与大自然的变化紧密结合,显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怀旧与孤独,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力感。
诗词测试: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情感的怀念,使用了细腻的情感描写与自然意象。温庭筠的《更漏子》则通过夜雨描绘了孤独的情绪,两者在情感深度上有着相似之处,但在风格与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