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22:0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22:00:07
《伤亭户》
清晨渡东关,薄暮曹娥宿。
草床未成眠,忽起西邻哭。
敲门问野老,谓是盐亭族。
大儿去采薪,投身归虎腹。
小儿出起土,冲恶入鬼录。
课额日以增,官吏日以酷。
不为公所干,惟务私所欲。
田园供给足,鹾数屡不足。
前夜总催骂,昨日场胥辱。
今朝分运来,鞭笞更残毒。
灶下无尺草,瓮中无粒粟。
旦夕不可度,久世亦何福?
夜永声语冷,幽咽向古木。
天明风启门,僵尸挂荒屋。
清晨我渡过东关,薄暮时分曹娥江边我宿歇。
草床上未能成眠,忽听西邻传来哭声。
我敲门询问老人,他说是盐亭的族人。
大儿子去砍柴,结果却被狼吞入腹。
小儿子出门玩土,却被恶鬼录上名。
日复一日课税增加,官吏的压迫愈加残酷。
他们不为公事所累,而是只图私欲。
田园的供给尚且充足,但盐的数量却常常不足。
前夜总被催促骂责,昨日在集市上遭受侮辱。
今天分发粮食,鞭笞却更为残忍。
灶下没有一寸草,瓮中连一粒米也没有。
早晚难以度日,长久以来又何来福气?
夜晚漫长声语寒冷,幽幽呜咽向古老的树木。
天明时风吹开了门,僵尸挂在荒废的屋子上。
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刻描写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尤其是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关怀。
《伤亭户》写于元代社会动荡时期,民众生活困苦,王冕通过描绘农村的悲惨景象,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伤亭户》是一首充满悲怆与愤怒的诗作,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战乱和官吏压迫下的民生困境。诗的开头以清晨与薄暮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在这样的背景下,邻里之间的悲鸣让人倍感压抑,诗人在草床上无法入眠,正是对这种不安现状的真实写照。
随着诗歌的推进,王冕通过对儿童和老人的描写,揭示了社会的无情与残酷。大儿子被野兽吞食,小儿子则被恶鬼所害,象征着无辜的生命在社会动荡中失去安全感。官吏的残酷与个人私欲的对立,反映了权力对底层民众的压迫与剥削。
整首诗通过对贫困家庭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存困境的深切同情。诗中“灶下无尺草,瓮中无粒粟”一句,直白却又深刻地揭示了贫困的无奈与绝望。最后,夜的漫长与冷清,结合“僵尸挂荒屋”的意象,形成一种凄凉的氛围,令人心痛。
整首诗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生活困境的深切同情,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官僚的腐败,反映了对生活的无奈与绝望,是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伤亭户》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大儿子去采什么?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