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22:2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22:21:17
汝意在穷巷,生涯诵卜居。
庚桑新畏垒,苦竹旧张庐。
孝友元无间,蓬蒿了不除。
地今仁里美,池是让泉馀。
宛尔双桐并,萧然五柳疏。
移家无担石,立壁有图书。
不改看山户,初迷问字车。
东林夜来月,强半为君舒。
你心中所想的在偏僻的巷子里,生活中吟诵着求卜的居所。
新种的桑树旁搭起了围墙,老旧的苦竹仍然是我昔日的草庐。
对孝道和友谊从无间隙,杂草丛生却不加清理。
如今的土地仁爱而美好,池水像泉水余韵般清澈。
宛如双桐树并排而立,萧条的五柳树则显得稀疏。
搬家不再需要担石,墙上挂满了书籍。
不改看山的窗户,初始迷惘时曾问过字音的车。
东林的月光夜里来,强半是为你而舒展。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世贞(1526-1590),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致力于诗歌创作,风格独特,兼具古典与现代的元素。他的诗常反映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世贞移居之时,表达了他对新居环境的适应与思考,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及对亲友的怀念。
《张仲立移居》展示了王世贞对新居环境的深刻感受。诗中流露的情感细腻而真挚,既有对故土的留恋,也有对新生活的期待。开篇提到“穷巷”,便让人感受到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似乎在追求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在描述新居环境时,诗人以“新畏垒”与“旧张庐”的对比,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
诗中提到的“孝友元无间”,则反映出诗人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那种“蓬蒿了不除”的生活态度,似乎在表达一种对自然与生活状态的接受与包容。整首诗在描绘环境的同时,也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哲思,诗人以“池是让泉馀”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王世贞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思念,表现了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新居的环境,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穷巷”指的是:
A. 繁华的街道
B. 偏僻的小巷
C. 开阔的田野
D. 迷茫的城市
诗中“孝友元无间”的意思是:
A. 孝道与友谊没有隔阂
B. 孝道与友谊有争执
C. 孝道与友谊很遥远
D. 孝道与友谊需要修补
诗中“东林夜来月”中的“东林”是指:
A. 东边的山
B. 东林寺
C. 东北的林子
D. 东南的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世贞与李白的作品在主题上均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王世贞更侧重于人际关系的温情,而李白则更注重于个体的孤独与自由。通过这种对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两者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以上内容为对《张仲立移居》的详细解析与赏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与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