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15:0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15:03:34
瑞鹧鸪
作者: 谭处端 〔元代〕
人人学道慕腥膻,
嗜酒迷花罪孽缠。
心慕腥膻伤物命,
意生贪爱损根源。
唯论药术矜能解,
岂信金科秘妙玄。
如悟本空休歇去,
一齐放下学修仙。
全诗表述了对于追求道理和修行的思考。人们都在学习道理,却往往被世俗的欲望(腥膻之物)所吸引;沉迷于酒色,罪恶缠身。内心对这些欲望的追求,最终会伤害生命,损害根本。只有通过药术才能得以解脱,然而金科玉律的神秘并不可依赖。如果能够领悟到本质的空无,就应当放下这些执念,专心修道成仙。
谭处端,元代诗人,少有文名,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以道教哲学为基础,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修行的道路。
《瑞鹧鸪》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人们精神追求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试图通过诗歌探讨人性及其欲望的影响,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瑞鹧鸪》通过对世俗欲望的批判,表达了对修道之路的向往。诗中多次提到“腥膻”和“嗜酒迷花”,传达出一种对物质欲望的反思,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精神信仰时,常常被眼前的诱惑所迷惑。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也使得“唯论药术矜能解”的观点显得尤为重要,强调了智慧和修行的重要性。
诗的最后两句“如悟本空休歇去,一齐放下学修仙”,则是对全诗思想的升华,提倡一种超越物质欲望的生活方式。诗人通过淡化欲望、放下执念,鼓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这种思想不仅反映了道教的哲学,也与当时社会倡导的修身齐家理念相契合。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世俗与修道之间矛盾的独特见解,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体来看,《瑞鹧鸪》探讨了人性中的欲望与追求的矛盾,倡导修身养性、追求精神境界的重要性。诗人在批判世俗的同时,也提供了修道的思路,展现了深厚的哲学思考。
“人人学道慕腥膻”中“腥膻”指的是什么?
A. 道理
B. 物质欲望
C. 自然景色
D. 生命
诗中提到的“唯论药术”主要强调什么?
A. 物质生活
B. 科学与智慧
C. 酒色
D. 道德修养
这首诗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A. 追求物质
B. 修身养性
C. 政治批判
D. 个人情感
答案: 1-B, 2-B, 3-B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李白诗中强调酒的豪放与享乐,而谭处端则反思这种享乐的后果,表现出更深层的哲理思考,风格也更趋向内省和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