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5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59:15
高忠宪公可楼用韵
作者: 黄世则 〔清代〕
读书何处访遗踪,短棹遥牵露苇丛。
半亩宫开山四面,三间楼占水当中。
清流祸且同元祐,点将编成数钜公。
薄暮渔村一声笛,白蘋红蓼起悲风。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一个特定的地点,追寻历史遗迹和文化痕迹的情感。诗中描绘了小舟在露湿的芦苇丛中轻轻滑行的情景,周围群山环绕,楼阁坐落于水中。诗人感慨历史的悲剧与渔村的宁静,最后以一声笛音结束,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伤氛围。
“元祐”是指北宋时期的一个年号,这里用来代表历史的沧桑和变迁,暗示了诗人对历史的关注和对人事变化的感慨。
作者介绍
黄世则,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时代。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历史、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某次游历中创作而成,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历史的追忆,表达出对先贤的敬仰和对现实的思考。
这首诗展现了清代诗人的细腻与深邃。开篇以“读书何处访遗踪”引入,表达了对文化遗迹的渴望,体现出诗人对知识和历史的追寻。接下来的描写将自然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短棹轻舟在露苇丛中,既有宁静的美感,又透出一丝孤独之感,这种对比使得诗的情感更加丰富。
“半亩宫开山四面,三间楼占水当中”一句,展现了作者对空间的独特理解,楼阁的坐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末尾的薄暮渔村和一声笛音,则让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无常,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切反思,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往的怀念。
逐句解析
读书何处访遗踪
诗人思索着去哪里寻找古人的遗迹,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追求。
短棹遥牵露苇丛
小舟轻轻摇曳,远远地牵引着露水中的芦苇,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宁静。
半亩宫开山四面
半亩大小的宫殿四面环山,描绘出一个静谧的场所。
三间楼占水当中
楼阁坐落在水中,突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清流祸且同元祐
清澈的流水与历史的变迁相交织,暗示着历史的悲剧。
点将编成数钜公
将历史人物编织成诗,表现出对历史的敬仰。
薄暮渔村一声笛
黄昏渔村响起一声笛音,唤起一种淡淡的愁绪。
白蘋红蓼起悲风
白蘋和红蓼在风中摇曳,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
修辞手法
全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白蘋红蓼”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音韵美和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短棹”指的是什么?
A. 桨
B. 短船
C. 短棕
D. 短草
其中提到的“元祐”是指哪个朝代的年号?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薄暮渔村一声笛”中,薄暮代表什么?
A. 早晨
B. 黄昏
C. 正午
D. 午夜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李白的《静夜思》,展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黄世则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意境上有相通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但黄世则更倾向于历史的反思,而王维则重在自然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