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3:26
芦台七月足秋水,一望苍茫烟波里。
卫河北来势欲吞,滹沱东下疾如矢。
汪洋千顷静不风,瞬息惊涛百丈起。
渔人不敢试舟航,千夫万夫立水涘。
皇皇蚁穴忧其崩,高岸重堤未足恃。
嗟我无能分民忧,几回欲与河伯死。
却意河伯岂无灵,杀时犉牡修禋祀。
侵晚水势若为消,我士我民沾沾喜。
忆昔当初二月春,土功百里若云屯。
畚锸仓皇务农废,移家仍复住河滨。
堤筑何止千万丈,胼胝何止数十旬。
富人仆赁或哿矣,伤哉零丁此孤贫。
籴得城中数升米,幼妇稚儿共采薪。
糟糠不厌强赴役,稍息犹恐督吏嗔。
五月六月工方歇,遥看凹面堤嶙峋。
准拟中流今砥柱,何来大水又浸沦。
以我修兮以我守,胡为频频苦我民。
嗟此小邑屡荒旱,更有冠盖如飞翰。
同行奔走孑无遗,况复迢迢一河岸。
至如僻地客少过,小民从容里田畔。
卒岁不闻力役征,生平不识水揽漫。
祈寒暑雨仍咨嗟,起向官府坐长叹。
我民何独生水乡,行役修堤曾不惮。
数十年来此邑疲,里闬萧条半逃窜。
有如偏累苦不休,谁不星星各解散。
呜呼天地生人各一方,不须冲疲苦较量。
我闻卫河东岸去,下海曾不百里强。
水没田舍固难当,水归大海亦其常。
安得排决令东注,年年不复此堤防。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3:26
秋水篇
作者: 潘榛 〔明代〕
芦台七月足秋水,一望苍茫烟波里。
卫河北来势欲吞,滹沱东下疾如矢。
汪洋千顷静不风,瞬息惊涛百丈起。
渔人不敢试舟航,千夫万夫立水涘。
皇皇蚁穴忧其崩,高岸重堤未足恃。
嗟我无能分民忧,几回欲与河伯死。
却意河伯岂无灵,杀时犉牡修禋祀。
侵晚水势若为消,我士我民沾沾喜。
忆昔当初二月春,土功百里若云屯。
畚锸仓皇务农废,移家仍复住河滨。
堤筑何止千万丈,胼胝何止数十旬。
富人仆赁或哿矣,伤哉零丁此孤贫。
籴得城中数升米,幼妇稚儿共采薪。
糟糠不厌强赴役,稍息犹恐督吏嗔。
五月六月工方歇,遥看凹面堤嶙峋。
准拟中流今砥柱,何来大水又浸沦。
以我修兮以我守,胡为频频苦我民。
嗟此小邑屡荒旱,更有冠盖如飞翰。
同行奔走孑无遗,况复迢迢一河岸。
至如僻地客少过,小民从容里田畔。
卒岁不闻力役征,生平不识水揽漫。
祈寒暑雨仍咨嗟,起向官府坐长叹。
我民何独生水乡,行役修堤曾不惮。
数十年来此邑疲,里闬萧条半逃窜。
有如偏累苦不休,谁不星星各解散。
呜呼天地生人各一方,不须冲疲苦较量。
我闻卫河东岸去,下海曾不百里强。
水没田舍固难当,水归大海亦其常。
安得排决令东注,年年不复此堤防。
七月的芦台已满是秋水,远望去烟波浩渺。
卫河从北方奔来,势头如同要吞噬一切,
滹沱河从东边急速而下,如箭一般。
广阔的水面上万顷无风,瞬间惊涛骇浪百丈高起。
渔人不敢出航,成群的人们站在岸边。
蚂蚁般的小村庄忧虑着墙壁崩塌,高岸和重堤并不可靠。
可叹我无能分担百姓的忧愁,几次想与河神同归于尽。
可谁知河神难道没有灵气,难道不知该祭祀吗?
傍晚水势似乎要减弱,我们这些士人和百姓心中欢喜。
回忆起当初二月春天,土地上忙碌的身影如云般聚集。
铲子和锄头因恐慌而废弃,迁移后又回到河边。
堤坝的修建何止千万丈,辛劳的手掌何止数十旬。
富人和仆人们或许会有所怨言,伤哉,这孤贫的零丁人。
从城里买得几升米,幼妇和稚儿一起去采薪。
即使糟糠也不厌弃,仍然要去干活,稍微休息也怕督吏的责骂。
五月和六月的农事刚刚停歇,远远望去堤坝却凹凸不平。
本想在中流建立支柱,何来大水又侵没一切?
我修堤,我守护,为何频繁地折磨我的百姓?
可叹这小镇屡遭干旱,更有冠盖如飞的豪门。
同行的人奔走而无遗落,何况这遥远的河岸。
至于偏僻的地方客人少过,小民从容在田边。
一年到头不闻征役的召唤,生平也不知水的漫溢。
祈求寒暑与雨水仍是叹息,向官府诉说无奈。
我民为何独生于水乡,行役修堤从不惧怕。
数十年来此地疲惫,里巷萧条半数逃散。
似乎偏偏累苦不休,谁不如星星各自解散。
呜呼天地生人各在一方,不必争相遭受苦难。
我听说卫河东岸去,下海不过百里。
水淹田舍固然难以承受,水归大海也是常理。
如何能排水让它东流,年年不再修堤防?
潘榛,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诗作多关注民生疾苦,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深思。
《秋水篇》创作于明代的一个时期,因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民众生活困苦。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百姓水患的忧虑和对社会现状的批判。
《秋水篇》以河流为主线,描绘了秋水泛滥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民生苦难的深切关怀。全诗通过描写卫河和滹沱河的汹涌澎湃,表达了对水灾的恐惧与无奈。诗人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深入探讨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应对,展现了人民在水患中的无助与抗争。
诗中反复提到的“河伯”意象,既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神灵的讽刺,表现了对上天的无奈与对神明的质疑。诗人以“我无能分民忧”表达了自己的无力感,折射出社会中个体与集体的对立。
整首诗言辞恳切,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民的深切关怀与忧虑,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及对社会现状的深思,显示出其人文关怀的精神。
整首诗以水灾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生活困境的深切关怀,揭示了自然与人类的对抗,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与对未来的期盼。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河伯”是指什么?
填空题:诗中“高岸重堤未足恃”表达了对____的担忧。
判断题:诗人对水灾的态度是绝望的。(对/错)
《秋水篇》与《春江花月夜》都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但前者更关注于社会民生的困境,而后者则更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两首诗均展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