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2:2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2:27:27
忆洛
苍苍云树满关河,
百战中原涕泪多。
伊阙时通春草梦,
平湖乍听采菱歌。
天心厌乱亡荧惑,
人意还家眷薜萝。
八月潮来江海动,
孤舟高卧有渔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洛阳的怀念。苍茫的云树覆盖着关河,经历了许多战争,心中常常流下泪水。伊阙时常让人梦回春草,平湖边偶尔响起采菱的歌声。上天厌倦了动乱,犹如流星的荧惑般消亡,而人心依然向往着家园,像薜萝一样缠绕。八月的潮水涌动着江海,我独自躺在孤舟上,身披渔蓑,安然自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无咎,清代诗人,以其独特的抒情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而著称,生平经历了战乱与动荡,作品多有思乡与忧国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动乱时期,作者在经历了战争与离散后,心怀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忆洛》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古诗,诗人在诗中以自然景色与个人经历相结合,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社会动荡的不满。首联“苍苍云树满关河”以壮阔的自然景观作为背景,勾勒出一幅苍凉的画面,暗示着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悲痛。“百战中原涕泪多”则直接表露出诗人对战乱的感慨,情感的强烈使人感同身受。
接下来的描写,通过“伊阙时通春草梦”和“平湖乍听采菱歌”展现了诗人对故乡春日美景的向往与眷恋,增添了一丝柔和与温情。诗的后半部分“天心厌乱亡荧惑,人意还家眷薜萝”则引入了对社会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和人们归属感的渴望,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最后两句“八月潮来江海动,孤舟高卧有渔蓑”以孤舟作结,展现了一种超然的心态,诗人虽身处动荡之中,仍企求内心的宁静与安详。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体现了王无咎的高超艺术才华与对生活深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战争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宁生活的渴望,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百战中原涕泪多”中的“涕泪”指的是什么?
“八月潮来江海动”中的“潮”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无咎的《忆洛》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王无咎更强调历史的沉重与社会动荡,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个体情感的细腻与柔软。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