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4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49:38
长亭怨慢 送及之归六合
——冯煦
又听到清宵啼鴂。蓦上离亭,柳绵吹雪。
去国心情,禁烟天气峭寒咽。
卅年陈迹,争忍向灯前说。
说也黯销魂,算不是伤春伤别。
凄绝。正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时节。
春晖自永,莫更念海桑尘劫。
只我愿梦化吴云,逐天际归帆如叶。
怕割取吴云,难展离愁千缬。
在清夜里又听到杜鹃的啼鸣,忽然来到离亭,柳絮如雪般飞舞。
离开故国的心情,在这严寒的天气中令我难以吞咽。
三十年的往事,怎能忍心在灯下诉说。
即便说出心中的苦楚,也只是徒增伤感,难道这不是伤春又伤别吗?
哀怨至极。正值江南三月,草长莺飞的美好时节。
春光永驻,何必再念那海桑的尘世劫难。
我只愿在梦中化作吴云,追随天边的归帆如叶般轻盈。
可怕的是割舍这吴云,难以展现心中千缕离愁。
冯煦,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在清代诗坛上,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的情感经历及对社会的思考。
《长亭怨慢》创作于作者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哀伤。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离别与思乡是普遍的情感,尤其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离合无常的感慨。
《长亭怨慢 送及之归六合》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歌,诗人在此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送别时的惆怅与无奈。开头的“又听到清宵啼鴂”,即将读者带入一种寂静而又哀伤的氛围,杜鹃啼鸣象征着离别的痛苦。接下来的“蓦上离亭,柳绵吹雪”,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烘托出离别的悲凉。诗中“去国心情,禁烟天气峭寒咽”则直接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以及处于寒冷天气下的压抑感。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无奈与追忆,特别是“卅年陈迹,争忍向灯前说”,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回顾与难以言表的情感。后面的“春晖自永,莫更念海桑尘劫”则是一种对未来的释然与期望,试图摆脱过往的纠缠,追求心灵的解脱。最后几句“只我愿梦化吴云,逐天际归帆如叶”,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自由的渴望结合,形成了一种唯美而又伤感的意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哀伤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美好往昔的追忆。
诗中提到的鸟是?
“去国心情”中的“国”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三十年”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