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一》

时间: 2025-04-27 15:28:29

诗句

山庐好,得似古人无。

虽逊南阳桑百本,却超彭泽柳千株。

多少不妨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8:29

原文展示:

山庐好,得似古人无。
虽逊南阳桑百本,
却超彭泽柳千株。
多少不妨殊。

白话文翻译:

山中的小屋真好,难道还有比这更像古人的地方吗?
虽然比不上南阳的桑树百本,
却胜过彭泽的千株柳树。
多少事物,何妨有所不同。

注释:

  • 山庐:山中的小屋,指隐居生活的地方。
  • 古人:指隐士或追求清静生活的古代人。
  • 南阳:南阳是古代著名的桑树产地,典出《史记》中的"南阳桑百本"。
  • 彭泽:指的是彭泽湖,以柳树著称,典出陶渊明的名句“我行其道,彭蠡之滨”。
  • :不同,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燮,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展示了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词多描绘山水田园之美,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人在山间的小屋中感受到宁静与美好,借此表达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一》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山中隐居的恬静与美好。诗人在开篇便设问,表达出对山庐的喜爱,似乎在寻找与古人生活的相似之处。接下来的对比手法,先提到南阳的桑树,再提到彭泽的柳树,展现出诗人心中的自然美好。虽说山庐的环境不如南阳的桑树林茂盛,也不及彭泽的柳树成荫,但这并不妨碍诗人对山庐的喜爱。诗歌通过这些意象,传递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整首诗质朴而富有哲思,体现了清代文人对隐逸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庐好,得似古人无:诗人开篇直入主题,表达对山中小屋的赞美,追问是否还有比这更像古人隐居的地方。
  2. 虽逊南阳桑百本:承认自己的小屋不如南阳的桑树百本那样茂盛。
  3. 却超彭泽柳千株:但却胜过彭泽的千株柳树,强调山庐的独特之处。
  4. 多少不妨殊:最后总结,许多事物何妨有所不同,抒发一种对独特之美的理解。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南阳的桑树与彭泽的柳树进行对比,强调山庐的独特。
  • 设问:通过设问引发读者思考,增强了诗的趣味性和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对自然的赞美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简单、宁静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一种超然于世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庐:象征隐逸与宁静,寓意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 南阳桑:代表繁盛与富饶,象征人们向往的田园生活。
  • 彭泽柳:象征婀娜与柔美,反映出对自然美的欣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阳”以什么著称?

    • A. 桑树
    • B. 柳树
    • C. 桃树
  2. 诗人认为山庐相比于彭泽的柳树如何?

    • A. 相同
    • B. 胜过
    • C. 不如
  3. 诗中“多少不妨殊”表达了什么态度?

    • A. 一切都一样
    • B. 事物各有不同
    • C. 不喜欢不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描绘了隐逸生活的乐趣。
  • 王维的《山居秋暝》,体现自然与生活的和谐。

诗词对比: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表达了对理想隐居生活的向往,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王维《鹿柴》:描述了山水之美,歌颂了隐逸生活的清幽。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相关查询

西阁三度期大昌严明府同宿不到 览柏中允兼子侄数人除官制词因述父子兄弟四美载歌丝纶 奉送二十三舅录事之摄郴州 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州山行三首 其一 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 对雪 春夜峡州田侍御长史津亭留宴(得筵字) 戏为六绝句 其四 从人觅小胡孙许寄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抓的成语 察己知人 宿泊 歹字旁的字 比率 近水惜水 迂谨 耗子 两鼠斗穴 身色 一呼而集 残茶剩饭 丶字旁的字 牙字旁的字 包含磷的词语有哪些 齊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