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1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11:29
作者: 钱澄之 〔清代〕
近关怕见北军装,掩面叉胸避道旁。
忽说姓名惊改色,声音认得是同乡。
在接近边关的地方,害怕看到北军的军装,
我掩住面孔,双手交叉在胸前,躲避在路旁。
突然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惊恐地变了脸色,
原来声音是我同乡发出来的。
这首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反映了清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背景,诗人表达了对北方军队的恐惧,以及对同乡的意外相遇所引发的复杂情感。
作者介绍: 钱澄之,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间离愁,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北方军队的存在让人感到恐惧和不安。诗人可能是在经历了一段动荡的生活后,抒发了自己对家乡、同乡的思念与忧虑。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边关所感受到的恐惧与无奈。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对北军军装的恐惧,表现出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随着情节的发展,声音的出现让诗人感到惊讶与不安,他的同乡身份更是加深了这种复杂的情感。诗人在这里通过简单的情节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出个人在战乱和离散中的孤独与无助。诗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前半段的紧张与后半段的惊讶形成鲜明对照,使情感更加丰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在战争背景下,个体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对于战乱的恐惧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诗词测试:
诗人在哪个地方感到害怕?
诗人对什么感到惊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探讨在战乱背景下,诗人的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结合。杜甫的诗中同样充满对家国的忧虑,但其情感表达更为宏大,而钱澄之则更注重个人的内心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