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11:5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11:50:25
蝶恋花 晒书
作者: 刘琬怀 〔清代〕
检点瑶签抽甲乙。
邺架频翻,携尘先挥拂。
几处断纹仙字失。
蠹鱼竟尔飘然逸。
不共曝衣交月七。
添上芸香,辟恶宜除湿。
三味何年尝到溢。
只须扪腹当晴日。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整理书籍时的情景。首先,他细心地检查瑶签,挑选出甲和乙的书籍。频繁翻动书架,先把上面的灰尘拂去。书中有几处仙字的断纹已经模糊不清,虫子竟然在书中自由地游荡。他不愿意把书晾晒在月光下,只是添加一些香料,以避免虫害并去除湿气。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三味香的味道已经溢出。只需在晴天时轻轻抚摸肚子,便能感受到书中所蕴含的乐趣。
刘琬怀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常常展现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及对古典文化的深刻理解。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生活体验。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书籍及文化的珍视。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精神世界的寄托,诗人在晒书时的细致描写体现了对书籍的爱护与对知识的尊重。
《蝶恋花 晒书》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在整理书籍时的细腻心思。诗的开头用“检点瑶签抽甲乙”引入,表现出对书籍的重视,显示出一种文人对文化的尊敬。接下来,通过“邺架频翻,携尘先挥拂”描绘出整理书籍的细致过程,传达出一种认真和敬畏之情。
“几处断纹仙字失”则表现出岁月的痕迹,书籍的老化让人感到惋惜,这不仅是对书籍的感慨,也是对生命流逝的思考。接下来的“蠹鱼竟尔飘然逸”,则用书虫的形象象征了对文化传承的困扰,书中虫害的出现是在提醒我们,书籍的保护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责任。
“不共曝衣交月七”一句,隐含着对书籍的珍惜和对月光的敬畏,文人对书籍的晾晒不仅是为了保持干燥,也是为了保护这些承载智慧的文化财富。最后,诗人提到的香料和晴日,更是将这种文化的传承与自然的和谐结合,表现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文化自觉。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由细腻的观察逐渐引向对文化的思考,最后以对自然的感悟收尾,显示了诗人在繁忙生活中对内心的追求与对文化的珍视。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书籍的珍惜与文化的传承展开,表现出文人对知识的敬重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通过诗中对书籍的整理与呵护,反映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文化的责任感。
“瑶签”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蠹鱼”象征着什么?
诗人选择不将书籍曝晒在月光下,体现了什么?
答案:
这些作品同样展示了对书籍、文化和历史的思考与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