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4:41
踏莎行 中秋
作者: 黄琬璚 〔清代〕
一长天,影涵秋水。
月磨明镜冰壶里。
金波潋滟碎光流,
嫦娥妆就新梳洗。
秋色中分,秋心万里。
关城望断秋风起。
香飘丹桂入频黎,
良宵拼得帘边醉。
长空如洗,影子映在秋水之中。
月光如同磨得明亮的镜子,倒映在冰壶里。
金色的波光潋滟,碎碎流淌,
嫦娥也像打扮过的新娘,妆容整齐。
秋色在此刻分明,心中感叹秋意万里。
在关城遥望,秋风已经起。
香气从丹桂中飘散,渗透到黎明前的空气,
这个美好的夜晚,醉在帘边的欢声笑语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琬璚,清代诗人,擅长词作和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其诗词风格清新婉约,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踏莎行 中秋》创作于中秋节前后,正值秋季,象征着丰收与团圆,诗中表达了对美好夜晚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思念。
《踏莎行 中秋》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中秋夜的迷人景象和深厚的情感。开篇以“长天”与“秋水”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广阔而宁静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秋水之间。接着,月光被比喻为“明镜”,这不仅展现了月光的皎洁,也暗喻了中秋夜的清冷与宁静。
诗中的“金波潋滟碎光流”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水面波光粼粼的美丽,仿佛在诉说着夜晚的神秘和梦幻。而“嫦娥妆就新梳洗”将人们的思绪引向月宫的仙女,传达出一种美丽和孤独的情感。整首诗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香飘丹桂入频黎”来总结全诗,丹桂的香气在秋风中飘散,象征着丰收的喜悦与团圆的期盼,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让人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整首词既有对秋天的赞美,也流露出对亲情的思念,是一首富有情感与艺术性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中秋节的赞美和对亲人的思念,展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与温馨的情感。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亲情的珍视。
诗词测试:
《踏莎行 中秋》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黄琬璚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嫦娥”象征什么?
a) 丰收
b) 美丽与孤独
c) 友谊
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春天
b) 中秋与月亮
c) 冬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