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7:5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7:53:48
天香 颐和园
作者:沈轶刘 〔近代〕
石舫迷烟,铜牛咽露,楼台记得春晚。
瓦冻霜腴,树围花瘦,隐约胜朝林苑。
佛香烬蜕,渐炷出光宣新怨。
谐趣芳园径掩。昆明锦帆天远。
黄罗轿空漫问。放宫禽四时啼恨。
辇路翠尘长暗,梦痕微褪,雨过闲苔自嫩。
竟十万艨艟破秋闷。二百年来,凭谁更论。
在烟雾弥漫的石舫上,铜牛似乎在吞咽露水,楼台依稀记得春天的温暖。
瓦片上结着霜,树木围绕着凋零的花,隐约胜过清晨的林苑。
佛香的灰烬在升腾,渐渐散发出光彩,宣告着新的怨恨。
趣味盎然的芳园小径被掩藏,昆明湖的锦帆在远方飘荡。
空荡荡的黄罗轿子漫无目的地询问,宫中鸟儿四季啼鸣,充满怨恨。
辇道上的翠尘长久未散,梦痕微微消退,雨后闲置的苔藓依然嫩绿。
竟然有十万艘战船破坏了秋天的愁闷。两百年来,谁还能再去讨论这些呢?
作者介绍:沈轶刘,近代诗人,以其精致的诗风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颐和园,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怀念。诗人在这座皇家园林中,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秋天的凋零,表现出一种时光流逝的忧伤。
这首诗以颐和园为背景,描绘了园中的自然景色与其历史的交融之美。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景物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思索。开篇的“石舫迷烟”与“铜牛咽露”描绘出一幅朦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立即引起读者的兴趣。接下来的描写则深入到自然的细节,通过“瓦冻霜腴”“树围花瘦”展现出春天与衰败的对比。
诗中“佛香烬蜕”的意象,强化了宗教对自然的渗透,带给人一种超脱的思考。作者在“昆明锦帆天远”中,表现出对远方与未知的向往,以及对历史的追忆。最后,诗人用“十万艨艟破秋闷”来总结历史的沉重,感叹两百年来时光的流逝,留下对未来的无奈与思考。
整首诗以细腻的修辞、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让人感受到历史与自然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历史的深刻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颐和园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珍视,体现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石舫”是指什么?
“四时啼恨”中的“啼恨”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黄罗轿”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