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德寿殿玉方池砚》

时间: 2025-07-27 22:47:32

诗句

玉斲坤形霮四溟,丹书犹认寿宫名。

纷纷落墨腾蛟雾,淅淅秋风拉瑟声。

神物不知昆火烈,碧丝今对玉堂卿。

眼中多少兴亡事,白发孤臣最怆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2:47:32

原文展示:

玉斲坤形霮四溟,
丹书犹认寿宫名。
纷纷落墨腾蛟雾,
淅淅秋风拉瑟声。
神物不知昆火烈,
碧丝今对玉堂卿。
眼中多少兴亡事,
白发孤臣最怆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用玉石雕琢成的方池砚,形状如大地一般宽广,四周的水面如同晴朗的天空。砚台上写下的名字仍能辨认出是“寿宫”。笔墨纷飞,仿佛腾起了雾气,秋风轻拂,似乎能听到瑟瑟的乐声。神灵不知道昆仑山的火焰有多么炽烈,如今的碧丝带着惆怅,依然对着那玉堂的主人。眼中浮现出多少国破家亡的往事,白发苍苍的孤臣内心最为悲伤。

注释:

  • 玉斲:用玉石雕刻而成,指制成的砚台。
  • 坤形:大地的形象,指砚的形状。
  • :清澈明亮的样子。
  • 丹书:用红色的墨水书写,指书法作品。
  • 纷纷落墨:笔墨飞舞,形容写字的情景。
  • 腾蛟雾:像蛟龙一样腾飞,形容气势磅礴。
  • 淅淅:形容细微的声响。
  • 拉瑟声:瑟是古代的一种乐器,拉瑟声即指乐声。
  • 昆火:传说中的昆仑山,火烈意指火焰的强烈。
  • 碧丝:青色的丝线,象征着细腻的感情。
  • 玉堂卿:指高贵的主人,玉堂象征着高雅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1370),字惟恭,号云峰,元代诗人、书法家,出身于士族家庭。他的诗风受到了唐宋诗人的影响,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作品多表现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创作背景:

《德寿殿玉方池砚》创作于元代,当时社会动荡,王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思考,同时也表现了对个人命运的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玉方池砚”为引,展开了对历史的深度反思。首句“玉斲坤形霮四溟”描绘了砚台的精美,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积淀。“丹书犹认寿宫名”则引入了对历史的追忆,寿宫名的提及不仅关乎物品,更连接了历史的记忆。

接下来的“纷纷落墨腾蛟雾”描绘了书法之美,字迹的飞扬与墨香的四溢仿佛让人感受到文化的生机。此时秋风轻拂,似乎带来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正如“淅淅秋风拉瑟声”所传达的意境。诗人在此通过音律的变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神物不知昆火烈”这一句,则是对历史变迁的无奈,神灵无知的态度与世事无常形成鲜明对比。“碧丝今对玉堂卿”则传达了诗人对曾经高贵生活的追忆与感慨,而“眼中多少兴亡事,白发孤臣最怆情”则是情感的高潮,白发孤臣的形象更是凝聚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无限惆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反思,不仅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慨,更抒发了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悲伤,展现了王恽作为元代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斲坤形霮四溟:形象地描述了砚台的精致与大气,展现了作者对艺术的追求。
  2. 丹书犹认寿宫名:强调了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的延续。
  3. 纷纷落墨腾蛟雾:表现了书写的生动场景,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气息。
  4. 淅淅秋风拉瑟声:通过自然的声音增加了诗的层次感与情感的深度。
  5. 神物不知昆火烈:体现了对历史的无奈与对时光的感慨。
  6. 碧丝今对玉堂卿:象征着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状的反思。
  7. 眼中多少兴亡事: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增加了诗的厚度。
  8. 白发孤臣最怆情:通过孤臣的形象,深化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砚台比作大地,展现其宽广的气势。
  • 拟人:通过“神物不知”赋予神灵以情感,反映历史的无情。
  • 对仗:诗中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精美的砚台,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珍视与对国家兴亡的无奈,情感深邃,意境悠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方池砚:象征着高雅文化与艺术。
  • 秋风:代表着时光的流逝与思考的深邃。
  • 白发孤臣:象征着对历史的沉重反思与个人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玉斲”指的是什么? A. 书法
    B. 雕刻
    C. 绘画
    D. 音乐

  2. 诗中“淅淅秋风拉瑟声”所描绘的意境是什么样的? A. 热烈欢快
    B. 凄凉忧伤
    C. 忙碌喧嚣
    D. 平静安详

  3. “白发孤臣”形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欢欣鼓舞
    B. 无奈孤独
    C. 期待希望
    D. 愤怒抗争

答案:

  1. B (雕刻)
  2. B (凄凉忧伤)
  3. B (无奈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恽《德寿殿玉方池砚》 vs 杜甫《春望》: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但王恽更侧重于文化的传承,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恽与元代文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戏题巫山县用杜子美韵?此诗为黄庭坚作? 甘菊 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 陈季常自岐亭见访郡中及旧州诸豪争欲邀致之 菩萨蛮·城隅静女谁人见 访散老不遇 和潞公超然台次韵 次韵曾仲锡承议食蜜渍生荔支 题宝鸡县斯飞阁 贺陈述古弟章生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衣冠楚楚 羼入 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丝析发解 变幻无常 贵宝 包含杨的成语 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病字头的字 黑字旁的字 伤怆 威仪不肃 伛偻 唯利是从 王字旁的字 川字旁的字 酉字旁的字 拭面容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