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1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14:00
烛气烘人煖,帘丝透月来。近花安饮几,分筱出重台。细曲龙香拨,清酣鹄卵杯。彻明尚不去,安肯见灯回。
烛光温暖了空气,帘子透出月光。靠近花丛安坐饮酒,竹枝从重叠的台子上伸出。轻轻拨动龙香,清酒盛在鹄卵形的杯中。直到天明还不离去,怎会愿意看到灯火熄灭。
作者介绍: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他是明代文学流派“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文学应反映现实,反对模拟古人。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袁宏道在乔光禄的斋头集会时所作,描绘了夜晚集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友情的珍视。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温馨而雅致的夜晚集会场景。首两句“烛气烘人煖,帘丝透月来”以烛光和月光为媒介,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中间两句“近花安饮几,分筱出重台”则进一步以花丛和竹枝为背景,增添了自然的生机和雅趣。后两句“细曲龙香拨,清酣鹄卵杯”通过细节描写,如龙香的拨动和鹄卵杯的使用,展现了集会的高雅和精致。最后两句“彻明尚不去,安肯见灯回”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美好时光的留恋,不愿离去,不愿看到灯火熄灭,寓意着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美好时光和友情的珍视。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诗人展现了夜晚集会的温馨和高雅,表达了对这一时刻的留恋和对友情的深厚感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烛气烘人煖”中的“烘”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清酣鹄卵杯”中的“鹄卵杯”是什么意思? A. 酒杯的形状像鹄卵 B. 鹄卵形的酒 C. 鹄卵形的香料 D. 鹄卵形的器皿
诗中“彻明尚不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友情的珍视 B. 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C. 对夜晚的恐惧 D. 对灯火的喜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