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渡江云 秋晓和庸斋》

时间: 2025-04-26 15:24:00

诗句

清秋怜夜水,碧云望极,曾几识圆蟾。

画屏轻梦远,凤烛西窗,别泪短擎粘。

天涯此夕,念湖海,萍梗长淹。

更漏残,一庭风露,星影落层檐。

新添清霜点鬓,病骨欹风,惯闲门独掩。

休更问,阴晴何意,离合谁占?

素天烟邈秋河近,奈嫦娥、终隔湘帘。

尘世事,无端哀乐常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24:00

原文展示:

清秋怜夜水,碧云望极,曾几识圆蟾。
画屏轻梦远,凤烛西窗,别泪短擎粘。
天涯此夕,念湖海,萍梗长淹。
更漏残,一庭风露,星影落层檐。
新添清霜点鬓,病骨欹风,惯闲门独掩。
休更问,阴晴何意,离合谁占?
素天烟邈秋河近,奈嫦娥终隔湘帘。
尘世事,无端哀乐常兼。

白话文翻译:

在清冷的秋夜,水面宁静深邃,我遥望碧蓝的云层,曾几何时见过那明亮的圆月?画屏上轻轻荡漾的梦似乎遥远,西窗的凤烛下,我泪如雨下,别离时的泪水凝结在手中。
这一夜天涯遥远,我思念着湖海,漂浮的萍草长时间淹没在水中。
时光如漏水般逝去,庭院中的风露轻拂,星影悄悄落在屋檐上。
我鬓边新添清霜,病弱的身躯在风中倾斜,习惯了独自关上门。
不要再问为何阴晴不定,离合又是谁在主宰?
那素净的天空轻烟缭绕,秋河就在眼前,奈何嫦娥却被湘帘隔绝。
尘世间的事情,无端的哀愁和快乐相伴相随。

注释:

字词注释:

  • 清秋:清幽的秋天。
  • 怜:怜惜、怜爱。
  • 圆蟾:指圆月,象征思念。
  • 凤烛:古代的一种烛,象征美好。
  • 别泪:分别时的泪水。
  • 萍梗:浮萍的根茎,象征漂泊。
  • 更漏:古代计时的漏壶,象征时间的流逝。
  • 清霜:形容头发中夹杂的白霜,象征年岁已高。
  • 阴晴:天色的变化,象征人生的无常。
  • 嫦娥:月亮女神,象征美好与遥远。
  • 湘帘:指湘江的帘幕,象征距离与隔绝。

典故解析:

  • 嫦娥:传说中居住在月球的美丽仙女,象征着遥远的理想与难以实现的愿望。
  • 圆蟾:常用来表达对故乡或亲人的思念,与月亮的明亮形象相结合,代表团圆与祝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桐芬,近代诗人,因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深邃的作品受到广泛赞誉。他的诗作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展示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秋时节,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及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渡江云 秋晓和庸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清秋时节的心境。开篇的“清秋怜夜水,碧云望极”便设定了一个宁静而略显伤感的基调,暗示着夜晚的孤寂和内心的思念。诗人用“曾几识圆蟾”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形成了时空的对比,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厚度。

接着,诗中“画屏轻梦远,凤烛西窗,别泪短擎粘”描绘了离别的伤感,画屏与凤烛的意象相互映衬,传达出一种美好的回忆与现实的苦涩之间的冲突。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亲情与友谊的眷恋与无奈。

“天涯此夕,念湖海,萍梗长淹”则转向对未来的忧虑,漂浮的萍草象征着漂泊的生活,诗人对生存境况的感叹显得尤为深刻。后面的“更漏残,一庭风露,星影落层檐”则通过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景象,展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孤独。

最后两句“素天烟邈秋河近,奈嫦娥终隔湘帘”则通过嫦娥的象征,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无法实现的理想,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形成了一幅充满秋意与思念的画卷,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秋怜夜水,碧云望极”:清秋的夜晚,水面宁静,诗人仰望着无尽的碧空,感到深深的惆怅。
  • “曾几识圆蟾”:曾几何时见过那明亮的圆月,表示对过去团圆时光的追忆。
  • “画屏轻梦远,凤烛西窗”:画屏上浮现的梦境渐行渐远,西窗的烛光映照着孤独的夜晚。
  • “别泪短擎粘”:分别时的泪水如同短暂的粘连,表达离别之痛。
  • “天涯此夕,念湖海”:在这天涯的夜晚,思念着远方的湖海。
  • “萍梗长淹”:漂浮的萍草长时间淹没在水中,象征着漂泊的生活。
  • “更漏残,一庭风露”:时间的流逝如漏水般无情,庭院里的风露轻轻拂过。
  • “星影落层檐”:星星的影子静静落在屋檐上,增添了夜的宁静与孤独。
  • “新添清霜点鬓”:鬓边的白霜新添,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与衰老。
  • “病骨欹风,惯闲门独掩”:病弱的身躯在风中倾斜,习惯了独自关上门,展现孤独。
  • “休更问,阴晴何意”:不再询问阴晴的原因,反映对人生无常的无奈。
  • “离合谁占?”:问谁主宰离合的缘分,表现对命运的无力感。
  • “素天烟邈秋河近”:洁净的天空与近在咫尺的秋河形成对比,表现对理想的渴望。
  • “奈嫦娥终隔湘帘”:无奈嫦娥被湘帘隔绝,象征美好与现实的距离。
  • “尘世事,无端哀乐常兼”:世间的事情,总是伴随着无尽的悲欢离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萍梗长淹”比喻人生的漂泊与无根。
  • 拟人:如“更漏残”赋予时间以人的特征,表现时光的流逝。
  • 对仗:如“阴晴何意,离合谁占”,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对亲情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诗人通过自然的描绘反映内心的情感变化,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孤独与惆怅的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水:象征宁静与思念。
  • 圆月(圆蟾):象征团圆与美好回忆。
  • 凤烛:象征温暖与美好,亦有脆弱之感。
  • 萍梗:象征漂泊与无根的生活。
  • 星影:象征孤独与宁静。
  • 嫦娥:象征美好理想的遥不可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清秋怜夜水”中的“怜”指的是什么?
    A. 怜爱
    B. 伤心
    C. 惋惜
    D. 喜爱

  2. 诗人通过“嫦娥”来表达什么?
    A. 对月亮的赞美
    B. 对亲人的思念
    C. 对理想的渴望与隔绝
    D. 对秋天的感慨

  3. “别泪短擎粘”中“别泪”指什么?
    A. 高兴的泪水
    B. 离别时的泪水
    C. 思念的泪水
    D. 忧伤的泪水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表现孤独与对月亮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与人生的无常。

诗词对比:

  • 比较邓桐芬的《渡江云 秋晓》与李白的《静夜思》,二者都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与对故乡的情感,但邓桐芬更多的是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而李白则是直接的思乡情绪。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以上内容涵盖了对《渡江云 秋晓和庸斋》的全面解读与分析,既有诗歌的原文及白话翻译,又有注释、背景、鉴赏及互动学习部分,便于读者深入理解与学习。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横吹曲辞。陇头水 讲德联句 杂曲歌辞。苦热行 酬崔侍御见赠 兵后早春登故鄣南楼望昆山寺白鹤观示清道人并沈道士 同薛员外谊久旱感怀寄兼呈上杨使君 杼山上峰和颜使君真卿、袁侍御五韵赋得印字…之会 赠乌程李明府伯宜、沈兵曹仲昌 送僧之京师 奉和薛员外谊赠汤评事衡反招隐之迹兼见寄十二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屮字旁的字 标情夺趣 化腐成奇 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荒秽 三框儿的字 后继乏人 衣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风起云蒸 黹字旁的字 寄雁传书 包含匮的成语 言字旁的字 滚瓜流水 三荤五厌 遵遁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