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2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24:00
清秋怜夜水,碧云望极,曾几识圆蟾。
画屏轻梦远,凤烛西窗,别泪短擎粘。
天涯此夕,念湖海,萍梗长淹。
更漏残,一庭风露,星影落层檐。
新添清霜点鬓,病骨欹风,惯闲门独掩。
休更问,阴晴何意,离合谁占?
素天烟邈秋河近,奈嫦娥终隔湘帘。
尘世事,无端哀乐常兼。
在清冷的秋夜,水面宁静深邃,我遥望碧蓝的云层,曾几何时见过那明亮的圆月?画屏上轻轻荡漾的梦似乎遥远,西窗的凤烛下,我泪如雨下,别离时的泪水凝结在手中。
这一夜天涯遥远,我思念着湖海,漂浮的萍草长时间淹没在水中。
时光如漏水般逝去,庭院中的风露轻拂,星影悄悄落在屋檐上。
我鬓边新添清霜,病弱的身躯在风中倾斜,习惯了独自关上门。
不要再问为何阴晴不定,离合又是谁在主宰?
那素净的天空轻烟缭绕,秋河就在眼前,奈何嫦娥却被湘帘隔绝。
尘世间的事情,无端的哀愁和快乐相伴相随。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邓桐芬,近代诗人,因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深邃的作品受到广泛赞誉。他的诗作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展示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秋时节,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及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感。
《渡江云 秋晓和庸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清秋时节的心境。开篇的“清秋怜夜水,碧云望极”便设定了一个宁静而略显伤感的基调,暗示着夜晚的孤寂和内心的思念。诗人用“曾几识圆蟾”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形成了时空的对比,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厚度。
接着,诗中“画屏轻梦远,凤烛西窗,别泪短擎粘”描绘了离别的伤感,画屏与凤烛的意象相互映衬,传达出一种美好的回忆与现实的苦涩之间的冲突。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亲情与友谊的眷恋与无奈。
“天涯此夕,念湖海,萍梗长淹”则转向对未来的忧虑,漂浮的萍草象征着漂泊的生活,诗人对生存境况的感叹显得尤为深刻。后面的“更漏残,一庭风露,星影落层檐”则通过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景象,展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孤独。
最后两句“素天烟邈秋河近,奈嫦娥终隔湘帘”则通过嫦娥的象征,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无法实现的理想,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形成了一幅充满秋意与思念的画卷,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对亲情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诗人通过自然的描绘反映内心的情感变化,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孤独与惆怅的氛围。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清秋怜夜水”中的“怜”指的是什么?
A. 怜爱
B. 伤心
C. 惋惜
D. 喜爱
诗人通过“嫦娥”来表达什么?
A. 对月亮的赞美
B. 对亲人的思念
C. 对理想的渴望与隔绝
D. 对秋天的感慨
“别泪短擎粘”中“别泪”指什么?
A. 高兴的泪水
B. 离别时的泪水
C. 思念的泪水
D. 忧伤的泪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涵盖了对《渡江云 秋晓和庸斋》的全面解读与分析,既有诗歌的原文及白话翻译,又有注释、背景、鉴赏及互动学习部分,便于读者深入理解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