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8:2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8:22:19
赠王左丞二首 其二
作者: 杨维桢 〔元代〕
共说淮南王左相,
开门下士日忘餐。
入幕许谁延铁笛,
备员寻客奉铜盘。
长绦掣去饥鹰饱,
故道归来老马寒。
若问东维上书者,
五湖今把钓鱼竿。
这首诗主要赞美淮南王(王左丞)对士人的礼遇和对待有才之人的态度。传说淮南王开门迎接士人,常常忘记吃饭。进入他的幕府,谁会邀请人来吹奏铁笛?准备好铜盘来招待客人。长长的丝带如同把饥饿的鹰捕获到饱满的状态,回到故乡的老马却显得寒冷。如果有人问东维(古代的一个地方)上书的人,五湖之畔如今正拿着钓鱼竿垂钓。
杨维桢,元代诗人,字仲弓,号白云山人,生于元代末期。他以作品中的清新脱俗、写景抒情而著称,尤其擅长咏怀诗,表达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这首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兴起的时期。诗人以淮南王为典型,展示了对贤士的尊重与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意在呼唤当时统治者对士人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描绘淮南王的宽厚与礼贤下士,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开门迎客、忘记餐食,展现了王左丞对人才的重视与接纳,这种情景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的人文关怀。诗中提到的“铁笛”与“铜盘”,不仅是对宴请场景的描绘,更是对士人尊重与关爱的象征。
接着,诗人以“长绦”和“老马”两组意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困惑。长绦捕鹰暗喻了对人才的追求,而“老马寒”则反映了人到中年的无奈与落寞,生动而又感人。
最后,诗的结尾提到“钓鱼竿”,象征着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诗人似乎在向人们传达: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一种淡泊明志的心态,或许更加难能可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贤士的敬仰,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索。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贤士的尊重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与无奈,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淮南王在诗中被称为哪个官职?
诗中提到的“铁笛”象征什么?
“老马寒”指的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