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2:48
雨中花 残梅同秋
作者: 龚鼎孳
半捻银梨云乍瘦。
一带碧栏风欲皱。
问月似芳魂,池怜春影,
可记横斜候,幽磬押帘灯火后。
霞帐薄寒香透。
渐花怯笼屏,人慵倚笛,
打叠风光漏。
这首诗描绘了在雨中花落的场景,残梅与秋天相伴,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描写了一朵银色梨花在雨中显得娇弱,碧绿的栏杆在风中微微起伏。诗人向月亮询问是否像那芳香的灵魂一样,池水也怜惜着春天的影子,是否记得那横斜的候鸟。在幽静的地方,磬音依然传来,灯火下的温暖似乎在回忆着。霞光透过薄薄的帐子,寒意渐渐袭来,花儿在屏风后显得怯懦,而人懒懒地倚着笛子,风景在漏斗般的时光中渐渐流逝。
“问月”常用于抒发对美好事物的追问与怀念,代表了对自然的感悟和人生的思考。月亮在古典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思乡和情感寄托。
龚鼎孳,明代著名诗人,生于晚明时期。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致及抒发个人情感,常常融合个人经历与社会现实。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的某个秋雨时节,反映了诗人在自然景色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思索,表现了对人生无常和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
《雨中花 残梅同秋》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与优美意象的诗作。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内心的情感变化。开篇以“半捻银梨云乍瘦”引入,生动地展示了雨中梨花的脆弱和美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接着,通过“碧栏风欲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仿佛带领读者走入一个梦幻的境地。
当“问月似芳魂”出现在句中时,诗人似乎在向月亮倾诉自己的思念与感伤,借助月亮这一意象,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中“池怜春影”则引发了对春天的怀念,表现出对过往的无奈与怅惘。
整首诗在结构上极具层次感,情感从外在的自然景象逐渐深入到内心的感受,最终以“人慵倚笛,打叠风光漏”落幕,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自然之中,使得整首诗既有外在的美感,又充满了内心深邃的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银梨”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鱼
B. 一种花
C. 一种树
诗人通过“问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思念与怀念
C. 生气
诗中“人慵倚笛”传达了什么样的状态?
A. 亢奋
B. 懒惰与无奈
C. 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