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2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21:57
春来何处去何归,世上关心者亦稀。
老景渐知前路逼,新花应又一年违。
桥边激激催流水,塔外层层透落晖。
深羡使君闲此日,野人经月未开扉。
春天来到了哪里,又要去往何方呢?在世上关心这些的人也很稀少。随着年纪的增长,我渐渐意识到前方的路越来越近,而新开的花朵又与去年相违。桥边的流水在催促着流逝的时光,塔外的阳光一层层透出落下的光辉。我深深羡慕使君在这悠闲的日子里,而我这样的野人已经有月余未曾开门迎客了。
“使君”在古代常常指代那些品位高尚、地位显赫的官员或士人,象征着闲适与安逸。诗中提到的“野人”则代表了那些远离世俗、隐居于山野的人物,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繁华的不屑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陈恭尹(约1550-1620),字仲明,号白石,明代诗人,出生于浙江,擅长诗词,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季,正值四月,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来临,但同时也感慨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表现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来临之际,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的沉思。开头两句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春天去向的迷茫,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流逝。接着,诗人以“老景渐知前路逼”来反映自己的年纪与思考,感受到前方的生活压力。新花的盛开与往年不同,是对生命循环的感慨,象征着时间的不可逆转。
“桥边激激催流水,塔外层层透落晖”这两句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时间流逝的声音和光影的变化,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美好。然而,最后两句又转向对比,诗人羡慕使君的闲适,而自己却是被生活束缚的“野人”,表达了一种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自我反思。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生动,通过对比与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感悟,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春天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透出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深邃。
诗词测试:
诗中使用的比喻主要是指什么?
“桥边激激催流水”中“激激”是什么意思?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