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2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25:08
孤松何亭亭,孤生岩之阿。
俯视千仞溪,仰瞻郁嵯峨。
嵯峨不可攀,劳心其如何。
空谷无馀音,伐檀有遗歌。
惟应负苓子,千载重来过。
孤独的松树何等挺拔,生长在岩石的边缘。
俯视深邃的溪流,仰望高耸的山峦。
那巍峨的山峰是无法攀登的,心力交瘁又有什么用呢?
空谷中没有任何余音,只留伐檀的遗歌。
或许应该背负着苓草,千年之后再来一趟。
顾清,明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注重意境,常借景抒情,体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本诗创作于顾清游历山水之间时,反映了他对孤独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人世无常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松岩》是一首典雅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与哲理思考。开篇的“孤松何亭亭”便将孤独的松树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松树的挺拔象征着坚韧与不屈,表现出诗人对孤独与坚守的认同。接下来的“俯视千仞溪,仰瞻郁嵯峨”则通过俯仰的对比,展现出自然界的壮丽与诗人内心的渺小,无形中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情绪。
“嵯峨不可攀,劳心其如何”更是诗中最具哲理性的一句,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仿佛在提醒我们面对高远的目标,努力是重要的,但有时也要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接下来的“空谷无馀音,伐檀有遗歌”则表现了孤独与遗憾,伐檀的遗歌象征着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追思,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
最后一句“惟应负苓子,千载重来过”则表明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或许人生的意义在于回归自然,承载着对理想与生命的追求,千年之后的再来寓意着重生与希望。
本诗通过孤松的形象,表达了对孤独、理想与自然的思考,探讨了人在面对自然与人生理想时的无奈与坚守,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哲学的思考。
诗中“孤松何亭亭”中的“亭亭”意为?
A. 矮小
B. 挺拔
C. 倾斜
D. 凋零
“嵯峨不可攀”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什么态度?
A. 渴望
B. 无奈
C. 轻视
D. 绝望
诗中提到的“伐檀”主要象征什么?
A. 成功
B. 追忆
C. 财富
D. 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