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5:3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5:35:03
赠先辈令狐补阙
—— 罗隐〔唐代〕
中间声迹早薰然,
阻避钧衡过十年。
碧海浪高终济物,
苍梧云好已归天。
花迎彩服离莺谷,
柳傍东风触马鞭。
应念凄凉洞庭客,
夜深双泪忆渔船。
这首诗表达了对已故先辈的怀念与感慨。诗中提到,早已听闻他的声名,但因某种原因,十年未能相见。面对广阔的碧海,波涛汹涌,最终还是希望能够渡过。苍梧的云彩美好,但已然归天,象征着离去。花儿在春风中迎接彩衣,仿佛在期待着他的归来;柳树在东风中轻拂马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洞庭湖客人的思念,夜深人静时,泪水涌出,怀念那艘渔船。
罗隐(833年-909年),字季常,号棋山,唐代诗人,因其诗歌清新隽永而闻名,常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其创作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先辈的敬仰,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情感与理想。
《赠先辈令狐补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人事,展现了诗人对已故先辈的深切怀念。诗人在开篇提到“声迹早薰然”,表明对先辈的崇敬与仰慕。接着,诗人以“阻避钧衡过十年”暗示自己与先辈的缘分被环境所阻隔,体现了人生的无奈与惆怅。
在“碧海浪高终济物,苍梧云好已归天”中,诗人通过大海与高山的意象,表达了对人生起伏的感慨及对亡者的追思。此时,碧海与苍梧的对比,既有生的希望,也有死的无常。
后面的“花迎彩服离莺谷,柳傍东风触马鞭”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场景,仿佛在期待着先辈的归来。然而,随着转折的到来,诗人又提到“应念凄凉洞庭客,夜深双泪忆渔船”,最终回归到孤独与思念,表现出对先辈的怀念与对故乡的依恋。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亲情与自然的思考,极具感染力。
整首诗表达了对先辈的怀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情。诗人通过自然与人事的对比,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思索,体现了唐代士人的情感深度。
诗中提到的“钧衡”主要指什么?
A. 人名
B. 司法与权衡
C. 地名
D. 动物
诗人提到的“碧海浪高”象征什么?
A. 绝望
B. 希望与挑战
C. 失落
D. 快乐
“应念凄凉洞庭客”中的“洞庭客”指的是谁?
A. 渔人
B. 商人
C. 学者
D.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