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5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58:12
《贺新郎 中元感怀仍次前韵》
作者:陈维崧 〔清代〕
节届中元矣。九门边冷云新画,明罗叠水。朝罢千官纷笑语,知我凝情有几。悄背著红墙流涕。惨不成行西苑柳,奈秋来是物犹如此。能禁得,几场雨。总调姜橘徒然耳。想珊珊魂来也怯,路三千里。亟倩兰陀张净馔,抛作贝多罗子。早勘破人间生死。觉路莲灯飘万盏,尽胭脂倾向银塘里。化一片,彩霞起。
在中元节到来的时刻,九门外的冷云仿佛被新画上了,明亮的水波层叠。早朝结束后,千官纷纷笑语,我却知道自己内心的凝重有多少。悄悄地在红墙背后流下泪水,悲惨得像西苑的柳树,秋天来临,万物依旧如此。能忍受得了几场雨呢?姜橘的调味听来都是徒劳。想到那遥远的灵魂,心中不免怯懦,路途上有三千里。急忙请兰陀准备美食,抛弃成了贝多罗子。早已看破了人间的生死,发现路上莲灯飘荡万盏,尽是胭脂倾泻向银塘。化作一片,彩霞升起。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6-约1680),字士俊,号渔山,晚号山人,清代诗人、词人,以其词风清丽脱俗而闻名。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的思考,关注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元节,表达了作者对时节变迁的感悟和对逝去之人的怀念,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生死的思考,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哲理深度。
《贺新郎 中元感怀仍次前韵》是一首情感深沉的词作,展现了作者在中元节这一特殊时刻的内心感受。诗中通过描绘冷云、明水与朝官的笑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与忧伤。面对美好的景象,作者却无法融入其中,内心的凝重与外界的欢愉形成鲜明的冲突。
诗中“悄背著红墙流涕”一句,生动地传达了作者的悲伤与无奈,仿佛在诉说着对逝者的思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西苑的柳树象征着离别与哀伤,秋天的到来则更增添了诗人的忧愁。最后几句,作者通过“莲灯飘万盏”,描绘出一种希望与光明的意象,似乎在黑暗中寻求一丝慰藉,表达了对生死的超脱与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诗意,情感的层层递进使得读者在感受到作者悲伤的同时,也能体会到那份超越生死的哲理思考,表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中元节的主题,表达了对已逝者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死亡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中元节主要是为了祭祀哪类人物?
a. 英雄
b. 祖先
c. 名人
诗中提到的“九门”指的是哪个城市的城门?
a. 南京
b. 北京
c. 上海
“悄背著红墙流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悲伤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