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宴回》

时间: 2025-04-26 14:33:12

诗句

两行老柏参天翠,银烛青骢御史回。

深夜酒阑人散后,独留明月照霜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33:12

原文展示:

两行老柏参天翠,
银烛青骢御史回。
深夜酒阑人散后,
独留明月照霜台。

白话文翻译:

两行高大的老柏树直插天空,
银色的蜡烛和青色的马车将御史送回。
深夜酒席结束,人们已纷纷散去,
只留下明亮的月光照耀着霜冷的台阶。

注释:

  • 老柏:指年老的柏树,象征长寿、坚韧。
  • 参天翠:形容树木高大,色彩鲜绿。
  • 银烛:指银色的蜡烛,烛光闪烁,象征温暖的气氛。
  • 青骢:指青色的马,通常用于描述马的高贵与优雅。
  • 御史: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和纠正官员的违法行为。
  • 酒阑:酒席结束,表示饮酒已尽。
  • 霜台:台阶上结霜,暗示天气寒冷,象征孤独与清冷。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提到的“御史”反映了古代官员的形象,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观察与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萨都剌,元代诗人,字子华,号青山。出身于游牧民族,后来归入汉族,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感。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宴回》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宴席后的情景,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诗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反映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宴回》是一首典雅而富有情感的诗。诗人在描绘宴会后静谧的夜景中,运用了细腻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独的氛围。开头的“两行老柏参天翠”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丽,还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与坚韧。接下来的“银烛青骢御史回”则通过御史的回归,勾勒出宴席的热闹与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两句“深夜酒阑人散后,独留明月照霜台”更是将整个场景推向高潮,月光的清冷与台阶的霜寒,象征着孤独与寂寞。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两行老柏参天翠:描绘高大的柏树,象征着生命力与坚韧。
    • 银烛青骢御史回:表现宴席的热闹与离别的瞬间,传递出一种温暖而又略显冷清的氛围。
    • 深夜酒阑人散后:点明宴会结束,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独留明月照霜台:月光的照耀与霜台的冷清,形成鲜明的对比,象征着孤独与冷静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老柏”与“银烛”,“人散”与“明月”,形成音韵和谐的对比。
    • 意象:老柏、银烛、青骢、明月、霜台等意象交织,构建出诗的丰富层次。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宴席后的静谧,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同时也传达出对自然美的赞美。

意象分析:

  • 老柏:象征着长久与坚韧,传达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 银烛:象征温暖与光明,烘托出热闹的场面。
  • 青骢:象征高贵与优雅,暗示宴席上的风雅。
  • 明月:象征孤独与清冷,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思索与感慨。
  • 霜台:象征冷清与孤独,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宴回》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银烛”象征什么? a) 冷清
    b) 温暖
    c) 悲伤
    d) 喜悦

  3. “独留明月照霜台”中的“明月”象征什么? a) 繁华
    b) 孤独
    c) 热闹
    d) 忘却

答案:

  1. c) 元代
  2. b) 温暖
  3.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描绘月夜情景,反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孤独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光引发的思念,表现亲情与离别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概论》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查询

洪州城下作 游雁荡山 大龙湫瀑布 渡钱塘江 题芗林 同刘孝若野步 题夏景清湘中阁 题怀素台 筠州同陈主簿游园 送翁灵舒游边 游雁荡山 灵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飠字旁的字 平风静浪 鼓字旁的字 发号吐令 选材 包含辔的词语有哪些 只字不提 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赤眼鳟 传话 内疏外亲 言字旁的字 当家做主 伦好 采字旁的字 見字旁的字 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琐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