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6:5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6:52:23
高阳台 中秋望月,同外作
银汉云寒,玉阑风细,半天全是凉秋。
明月飞来,一更先上高楼。
千家灯火光于昼,息些时烟雾都收。
满城头。谁弄笙箫,谁按歌喉。
中庭共立罗衣薄,似碧天如水,珠箔初钩。
说到前身,前身想是多愁。
清辉愿得全年满,更团圆万古无休。
可能不,此恨此情,两共悠悠。
在寒冷的夜空中,银河如织,月光清冷,秋意正浓。明亮的月亮飞来,刚刚过了更深时分,早已映照在高楼之上。千家万户的灯火宛如白昼,烟雾稍稍散去,城市的景象愈加清晰。谁在玩笙箫,谁在唱歌?大家都穿着薄衣,在庭院中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似乎碧蓝的天空如水,珠帘轻轻垂下。提起往事,往事让人愁绪满怀。希望这清辉能照亮全年,带来团圆的美好,然而这种情感与恨意却似乎永无止境。
诗中提到的“前身”,可能指的是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佳节时对过往情感的思索与缅怀。中秋是团圆的节日,而诗中却流露出一丝惆怅,反映了诗人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陶淑,清代女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而著称。她的作品多描写女性的情感和生活,展现了细腻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视角。
本诗创作于中秋佳节,正值秋季,夜晚的月光格外明亮,诗人借此良辰美景抒发对团圆的渴望与对往事的思索。
《高阳台 中秋望月》是一首极具艺术魅力的古诗,诗人在中秋之夜以明月为媒介,表达了对团圆的美好愿望,同时又渗透着对过去的思念和对于情感的无奈。整首诗以清丽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幽怨的夜晚,营造出一种既欢快又略显悲伤的氛围。
诗的开头通过“银汉云寒,玉阑风细”描绘了一个清冷的秋夜,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接着“明月飞来,一更先上高楼”,表现了月亮的升起,似乎预示着美好时光的来临。然而,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却陷入了对往事的思索,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充满了复杂性。
“千家灯火光于昼”描绘了人们在这佳节中团聚的温馨场面,但“谁弄笙箫,谁按歌喉”却又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孤独的对比。最终,诗人在“此恨此情,两共悠悠”的结尾中,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一种无尽的惆怅与思念,使整首诗在欢快的外表下隐藏着深深的孤独。
整首诗旨在表达中秋佳节的团圆之情,但在欢庆的背后渗透着对往事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中提到的“银汉”指的是哪个天体?
A. 太阳
B. 银河
C. 星星
D. 月亮
诗中提到的“前身”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愤怒
C. 愁绪
D. 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