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30:43
原文展示
赋得绿珠
袁凯 〔明代〕
于越山水秀,自古有名娃。
绿珠虽后来,声名天下夸。
明珠动盈斛,轻绡亦论车。
众人不能得,独向石崇家。
名园临紫陌,高楼隐丹霞。
文犀饰窗槛,白玉缀檐牙。
为乐未及终,奇祸忽来加。
厚意何可忘,微命何足多。
委身泥沙际,终令后世嗟。
殷女曾灭国,周褒亦乱华。
古人已如此,今人将奈何。
犹胜中郎女,清泪湿悲笳。
白话文翻译
于越的山水秀丽,自古就有著名的美女。
绿珠虽然后来才出现,但她的名声却传遍天下。
她的珠宝多得数不胜数,轻薄的丝绸也多得可以用车来装。
众人无法得到她,她却独独归属于石崇家。
她的名园靠近繁华的街道,高楼隐藏在红霞之中。
窗户和门槛用文犀装饰,檐口点缀着白玉。
欢乐还未结束,突如其来的灾难就降临了。
深厚的情意怎能忘记,微不足道的生命又算得了什么。
她最终投身于泥沙之中,让后世的人们为之叹息。
殷女曾导致国家灭亡,周褒也曾扰乱华夏。
古人已经如此,今人又能如何呢?
她至少胜过中郎的女儿,清泪沾湿了悲笳。
注释
- 于越: 古代地名,今浙江一带。
- 名娃: 著名的美女。
- 绿珠: 晋代美女,石崇的宠妾。
- 明珠动盈斛: 形容珠宝极多。
- 轻绡亦论车: 形容丝绸极多。
- 石崇: 晋代富豪,绿珠的主人。
- 紫陌: 繁华的街道。
- 丹霞: 红霞。
- 文犀: 有花纹的犀牛角。
- 檐牙: 屋檐的尖端。
- 殷女: 指妲己,殷纣王的宠妃,传说导致殷商灭亡。
- 周褒: 指褒姒,周幽王的宠妃,传说导致西周灭亡。
- 中郎女: 指蔡文姬,东汉文学家蔡邕的女儿,经历坎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擅长描绘人物和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对绿珠的描写,反映了古代美女的命运和世态炎凉,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绿珠的描写,展现了她的美丽和命运的悲剧。诗中,“明珠动盈斛,轻绡亦论车”等句,生动地描绘了绿珠的奢华生活,而“为乐未及终,奇祸忽来加”则突出了她的悲剧命运。诗人通过对绿珠的命运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美女的命运和世态炎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于越山水秀,自古有名娃: 开篇点明地点和主题,强调自古以来就有著名的美女。
- 绿珠虽后来,声名天下夸: 引入绿珠,强调她的名声之大。
- 明珠动盈斛,轻绡亦论车: 描绘绿珠的奢华生活。
- 众人不能得,独向石崇家: 说明绿珠的归属,突出石崇的财富和地位。
- 名园临紫陌,高楼隐丹霞: 描绘绿珠居住的环境,富有诗意。
- 文犀饰窗槛,白玉缀檐牙: 细节描写,展现绿珠住所的豪华。
- 为乐未及终,奇祸忽来加: 转折,突显绿珠的悲剧命运。
- 厚意何可忘,微命何足多: 表达对绿珠命运的同情。
- 委身泥沙际,终令后世嗟: 总结绿珠的结局,引发后人的叹息。
- 殷女曾灭国,周褒亦乱华: 通过历史典故,表达对美女命运的感慨。
- 古人已如此,今人将奈何: 对现实的思考,表达无奈。
- 犹胜中郎女,清泪湿悲笳: 对比,表达对绿珠命运的同情。
修辞手法:
- 比喻: “明珠动盈斛”、“轻绡亦论车”等句,通过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绿珠的奢华生活。
- 对仗: “名园临紫陌,高楼隐丹霞”等句,通过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通过对绿珠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美女的命运和世态炎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珠: 象征财富和奢华。
- 轻绡: 象征奢华和美丽。
- 紫陌: 象征繁华和热闹。
- 丹霞: 象征美丽和神秘。
- 文犀: 象征豪华和精致。
- 白玉: 象征纯洁和高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绿珠是哪个时代的美女?
A. 唐代
B. 晋代
C. 明代
D. 宋代
- 诗中提到的“石崇”是绿珠的什么人?
A. 父亲
B. 丈夫
C. 主人
D. 朋友
- 诗中提到的“殷女”和“周褒”分别指谁?
A. 妲己和褒姒
B. 西施和貂蝉
C. 王昭君和杨玉环
D. 蔡文姬和甄宓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绿珠怨》(唐代 刘禹锡)
- 《绿珠词》(明代 杨慎)
诗词对比:
- 《绿珠怨》与《赋得绿珠》:两首诗都以绿珠为主题,但前者更多表达了对绿珠命运的同情,后者则更多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美女传》
- 《袁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