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5:2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5:20:20
九日元兴岩登高
作者:林应运
翠屏岩上景奇哉,
突兀山头眼界开。
紫岭石疑乌帽落,
碧空云想白衣来。
倾觞可养双颐晕,
对菊还怜百草颓。
九日登高人尽醉,
不知何处是天台。
这首诗描绘了九月九日重阳节时,诗人登上元兴岩的壮丽景色。翠屏岩上的景致真是奇妙,站在高高的山顶,眼界开阔,尽收山河美景。远处紫色的山岭像是乌帽子掉落,蓝天之上,白云飘荡,似乎有白衣仙人驾云而来。酒杯倾斜,正好可以养活那微醺的双颊,对着菊花,心中又怜惜那百草的凋零。重阳节这一天,登高的人们尽情喝醉,已然忘却何处是天台仙境。
林应运,清代诗人,以其山水诗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融入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林应运的作品多描绘山水风光,强调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长寿与团圆。诗人通过登高望远,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描绘的秋日景色不仅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九日元兴岩登高》是一首充满秋日气息的山水诗,展现了清代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感受与深刻思考。诗的开篇“翠屏岩上景奇哉”,以感叹的口吻引入,立即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展示出作者对美丽景色的惊叹与赞美。接下来的描写逐渐展开,突兀的山头给人以视觉的震撼,紫岭与碧空的描绘则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令人仿佛置身其中。
在写景的同时,诗人巧妙地融入了饮酒和对菊花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诗中“倾觞可养双颐晕”,通过酒醉的状态,隐含了对生活的放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尤其是“九日登高人尽醉”,将重阳节的欢庆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一种哲理的深度。
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欣赏,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欢乐中夹杂着一丝惆怅,展现出诗人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中对饮酒的描写,既是对欢庆的享受,也是对生命脆弱的思考。
诗人林应运是哪一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诗中提到的重阳节是哪个月份的节日?
A. 七月
B. 八月
C. 九月
D. 十月
“倾觞可养双颐晕”中“倾觞”是什么意思?
A. 喝酒
B. 倒酒
C. 赏花
D. 登高
《登高》 by 杜甫与《九日元兴岩登高》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登高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赞美,但杜甫的作品更加强调对国家和个人遭遇的忧愁,而林应运的诗则更多展现了对美好自然的欣赏与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