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11:0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1:08:55
醉翁操
作者: 汪东 〔清代〕
泠泠。清音。鸣琴。乃非琴。愔愔。空山月明萝之阴。
忽闻锵佩璆琳。俄又瘖。蕙带与兰襟。
我所思兮如有临。乱松动晓,其上幽禽。
乱松静晚,无复哀猿怨砧。
彼拂云之崎崟。与逝波之渊深。
修柯千万寻。风烟周其岑。
凄感动微吟。庶几千载知此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山中夜晚,琴声清脆,如同山间的清风。月光洒在松树和藤萝的影子下,让人感到宁静与柔和。忽然间,听到佩玉和瑶琴的声音,又转瞬静默。诗人思绪万千,如同有心人来访。清晨,松树摇曳,隐约传来鸟鸣;傍晚,松林静谧,再也听不到猿猴的哀鸣与砧石的敲打声。那遥远的云里山崖,与流逝的水波深邃无比,千百根修长的松枝在风烟中摇曳,令人感伤,微微吟唱,仿佛千年之后也会有人懂得我此刻的心情。
典故解析:诗中提到的“蕙带与兰襟”暗示了古人追求高雅品德的理想,蕙和兰都是象征高洁品德的花草。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诗人,字景升,号梅溪,生于江苏,精于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抒发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创作背景:这首《醉翁操》创作于作者隐居山林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当时文人寻求清静、逃避官场纷扰的心态。
《醉翁操》是一首充满了自然情趣与人文思考的作品。诗中通过清脆的琴声引入,营造出一种空灵、宁静的气氛,似乎让人感受到诗人置身于月明松影之中的清新感受。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又有对人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诗人在描写音乐、鸟鸣、松林时,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
“彼拂云之崎崟,与逝波之渊深”一句,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深邃,诗人通过对比加深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最后一句“庶几千载知此心”则是对自我情感的深刻反思,希望未来的人们能理解这份深情。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生命、时间与情感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命理的思考,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感悟,彰显了高洁的情操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泠泠”是什么样的声音?
“庶几千载知此心”中的“庶几”是什么意思?
诗中与“猿怨砧”相对的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