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5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53:59
钗头凤
作者: 王时翔 〔清代〕
琼窗口。雕阑右。轻烟半羃梨花瘦。
燕儿尾。莺儿嘴。都来勾引,酒情春思。醉。醉。醉。
银灯后。蛾眉皱。知他一样孤眠否。
分离意。相思味。裙量绣带,袖弹红泪。寄。寄。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的景象,窗外的琼花和雕刻的栏杆,烟雾轻轻飘散,梨花显得有些凋零。燕子和黄莺在这里嬉戏,勾引着人们的酒情春思,诗人沉醉其中。
在银灯下,佳人的眉头微微皱起,心中不知他是否和我一样孤独入眠。
分离的心情和相思的滋味,裙子和绣带的轻舞,袖子里流出的红泪。诗人将这一切寄托于诗句之中,反复吟唱着“寄”。
作者介绍:王时翔,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辞藻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爱情、离愁等主题,风格婉约动人。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诗人与爱人分离之时,表达了对孤独与相思的深切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的细腻理解和情感的深邃。
《钗头凤》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诗人在醉意的氛围中,借助春日的景象,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和对孤独的感慨。开篇以“琼窗口”和“雕阑”描绘出一个轻盈而美丽的春日场景,营造了一个优雅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在接下来的描写中,燕儿和莺儿的嬉戏,似乎在暗示着春天的生机与爱情的甜蜜,但随着“醉”字的反复出现,给人以沉醉和迷离之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后半部分,银灯下的“蛾眉皱”与“孤眠”的对比,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爱情的渴望。尤其是“裙量绣带,袖弹红泪”的描写,通过细腻的情感传递出一种无奈的美,令人动容。整首诗在情感的层层递进中,展现了深厚的思念之情,既有对春日的赞美,又有对爱情的叹息,形成了鲜明的情感对比,令读者深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燕儿尾”、“莺儿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日的场景及情感。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爱情的思念与孤独展开,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情感的复杂,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离别的无奈。
诗词测试:
《钗头凤》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时翔
C. 白居易
D. 杜甫
“银灯后。蛾眉皱。”中的“蛾眉”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种昆虫
C. 女子的眉毛
D. 一种酒
诗中重复出现的“醉”字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沉醉于情感
D. 生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