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04:3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4:35:01
南乡子
(作者:杨慎)
晴虺索春饶。垂柳长亭学舞腰。
昨夜惊鸿还入梦,妖娆。
已隔扬州念四桥。濯锦露花朝。
曾泛兰舟拾翠翘。
云散风流何处觅,难描。
浅黛遥山雪半消。
春天的阳光温暖明媚,柳树在长亭旁轻轻摇曳,仿佛在翩翩起舞。
昨夜梦中惊鸿一现,美丽而动人。
如今已隔着扬州,思念那四座桥。
洗涤过的锦绣,露水润泽的花朵在早晨绽放。
曾经乘坐兰舟,拾起那翠绿的柔翘。
云朵散去,风流的景致又在哪里寻觅,难以描绘。
远处的浅黛山峦,雪花已经半消融。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慎是明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字用修,号惭愧,晚号幸公,擅长诗词,尤其以词著称。他的词风格多样,常借鉴前人,同时也具有个人鲜明的特色。
创作背景: 《南乡子》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怀念长江南岸的美好景致,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南乡子》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江南画卷。首句“晴虺索春饶”运用晴天的意象,传达出春日的温暖与生机,随即用“垂柳长亭学舞腰”描绘出柳树轻舞的姿态,营造出一种柔美而动人的氛围。接下来的“昨夜惊鸿还入梦,妖娆”则将梦境与现实交织,惊鸿的出现不仅是对美的向往,更是对逝去岁月的追忆。
诗中“已隔扬州念四桥”,既是对扬州美景的思念,也暗示着时间与空间的隔阂,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伤感。而“濯锦露花朝”则带来清新的气息,象征着希望与美好,接着“曾泛兰舟拾翠翘”再次回到水边,展现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最后的“云散风流何处觅,难描”,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无奈追寻,似乎在问,怎样才能再次找到那种青春的气息。全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完美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美好回忆的追忆以及对流逝时光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柔情与忧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惊鸿”指代什么?
A. 一种鸟
B. 美丽的女子
C. 一种舞蹈
诗中的“濯锦”意指?
A. 洗涤美丽的锦绣
B. 清晨的露水
C. 春天的花朵
这首词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伤感
B. 喜悦
C.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