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2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21:51
声声慢·心浮易动
作者: 侯善渊 〔元代〕
心浮易动,熟景难忘。
驱驰镇日忙忙。
已过中年,有若日暮之光。
恰如残灯怕晓,似风飘败叶凋黄。
最苦处,叹星移物换,人被无常。
识破寻归出路,向玄门恳切,讨论仙方。
付汝亲传,宁心静室消详。
拟拭冰台莹彻,现神光混入灵阳。
圆明显得,长生久视,永劫安康。
这首词表达了内心浮躁、难以忘怀的感受,日复一日忙碌的生活让人感到疲惫。岁月已过中年,仿佛夕阳西下,光辉渐弱。就像残灯在黎明前的惶恐,像随风飘落的枯叶。最痛苦的是,时光飞逝,人生无常。识破这一切后,寻求归路,向神秘的玄门虔诚祈求,讨论长生不老的方术。希望将这些道理传授给你,让你在宁静的房间中消化领悟。想要拭去冰冷的台面,展现神光,如同融入灵气的阳光。圆满显现,长生久视,永远安康。
侯善渊,元代著名词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而受到后人的推崇。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本词创作于一个充满思考与感慨的阶段,作者借助自然景象和人生经历,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及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与追求。
《声声慢·心浮易动》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探讨了人类内心的浮躁与对生命的思考。开头两句便直入主题,表达了心境的浮动和对熟悉景象的难忘,传达出一种对过去的怀念与惆怅。随着词句的发展,作者将个人的感受与普遍的人生哲理结合,反映出中年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知。
“已过中年,有若日暮之光”,这一句用夕阳的意象生动描绘了作者对自己年华即逝的感慨,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作者以“恰如残灯怕晓,似风飘败叶凋黄”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象,使人感受到一种脆弱与无奈。
在后半部分,作者寻求出路,向道教的玄门恳求,体现出一种追求长生不老、超脱世俗的理想。这种向往不仅是对自身困境的反思,也表达了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整首词通过细致的比喻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智慧的渴望,形成了一幅深邃的人生画卷。
整首词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浮躁,反映出人们在忙碌生活中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通过向道教的寄托,表达了对长生与智慧的渴望,体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理想追求。
本词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词中提到的“玄门”指的是什么?
“已过中年,有若日暮之光”中的“日暮”意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