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赠杨荔裳即寄酬令兄蓉裳》

时间: 2025-04-27 09:53:24

诗句

元瑜笔札仲宣诗,众手传观绝妙辞。

万事不如知己乐,一灯常记对床时。

雨云翻覆随流辈,裘马轻肥让市儿。

可奈离心争一寸,每逢君弟辄相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53:24

原文展示:

赠杨荔裳即寄酬令兄蓉裳
元瑜笔札仲宣诗,众手传观绝妙辞。
万事不如知己乐,一灯常记对床时。
雨云翻覆随流辈,裘马轻肥让市儿。
可奈离心争一寸,每逢君弟辄相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赠送给杨荔裳的,顺便寄给我的兄弟蓉裳。
元瑜的书信中提到仲宣的诗,许多人传阅,赞叹不已。
世间万事,不如知己的快乐;每当夜晚独坐时,常常想起你我共度的时光。
雨云翻腾,随风飘散的都是浮云,华贵的马裘也让给市井之人。
可惜的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依旧相隔一寸,每次想到你和弟弟,便倍感思念。

注释:

  • 元瑜:元瑜是诗人所指的一个朋友或文人,可能是当时某位知名人士。
  • 仲宣:指的是王羲之的笔名,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和文学界的杰出人物。
  • 一灯常记对床时:指夜晚灯下的亲密时光,表达对友人相聚时光的怀念。
  • 裘马轻肥:意指生活富裕,衣食无忧。
  • 离心争一寸:形容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尽管相隔不远,却心系一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景仁(1640年-1710年),字子真,号石川,清代诗人。他的诗风细腻、清新,常以情感为主线,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景仁对友人思念之时,寄托了他对知己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深情而略带忧伤的。开篇通过对友人元瑜的书信和仲宣的诗作的赞美,展现了文学交往中的愉悦。诗中进一步引申出知己之间的快乐,强调在浩瀚的人生中,知己的陪伴显得尤为珍贵。接下来的描写则带有淡淡的忧伤,诗人在回忆与友人共度的时光时,情感愈加深厚。尤其是“一灯常记对床时”,展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令人动容。

“雨云翻覆随流辈,裘马轻肥让市儿”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出人世间的无常与浮华。最后一句“每逢君弟辄相思”,则把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表明离别之苦、思念之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出对友人深切的怀念和对知己之乐的珍惜,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元瑜笔札仲宣诗:诗人提及友人元瑜的书信,说明其对文学的欣赏。
  • 众手传观绝妙辞:展示了仲宣的诗受到广泛的赞誉和传播。
  • 万事不如知己乐:知己之乐是无可替代的,强调友情的重要性。
  • 一灯常记对床时:长夜独坐,思念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 雨云翻覆随流辈:雨云的变化象征人世的流动与变迁。
  • 裘马轻肥让市儿:描绘了富裕生活的轻松与让步。
  • 可奈离心争一寸:表达了心灵的距离感,即使相隔不远,心却相隔很远。
  • 每逢君弟辄相思:每当想起兄弟,便涌上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雨云翻覆”暗喻人生的无常。
  • 对仗:如“裘马轻肥让市儿”,形成音节美和意象的对称。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知己的珍惜和深切的思念,反映出友情的可贵以及离别带来的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云:象征人生的变迁、无常。
  • :代表思念的光亮,照亮孤独的夜晚。
  • 裘马:象征富裕的生活,以及对物质的淡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仲宣”指的是谁?

    • A. 王羲之
    • B. 元瑜
    • C. 黄景仁
    • D. 蓉裳
  2. 诗中提到“每逢君弟辄相思”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 D. 羞愧

答案:

  1. A. 王羲之
  2. B.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
  • 杜甫《月夜忆舍弟》:强调了对兄弟的思念,情感深邃而真挚。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黄景仁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如梦令 题丁观加先生《青青蒲草》 如梦令 初夏二首 其三 如梦令 感事 如梦令 如梦令 扑蝶 如梦令 其二 秋怀 如梦令·玉蓉楼录别 如梦令 其二 闺词 如梦令 如梦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结宇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金字旁的字 巛字旁的字 来扇馆 音容如在 私字儿的字 彐字旁的字 上智下愚 密画 业字旁的字 红高粱 内者 一言半语 上下翻腾 包含惚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