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8:5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8:55:57
原文展示:
和沈飞霞代老姬别用原韵 双龙毛羽若为乖,销尽琵琶十里街。 燕子有情终恋主,鸡皮无色强名娃。 愁同班氏秋来扇,愿作杨家多浚钗。 桃叶桃根君记否,当年亲指带如淮。
白话文翻译:
两条龙般的羽毛如果显得不和谐,那么琵琶声也会在十里长街上消失。燕子虽然有情,但终究还是依恋着主人,而老妇人虽然皮肤松弛无色,却勉强被称为美女。忧愁如同班婕妤秋天的扇子,宁愿成为杨家众多美丽的钗饰。你是否还记得桃叶和桃根,当年亲手编织的带子如同淮河一般。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其诗文清新自然,主张文学应反映现实,反对模拟古人。此诗是袁宏道和沈飞霞的诗作,用原韵表达了对老姬的同情和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是袁宏道和沈飞霞的诗作,用原韵表达了对老姬的同情和感慨。诗中通过对老姬的描写,反映了社会对老年女性的忽视和歧视,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老姬的描写,展现了社会对老年女性的忽视和歧视。诗中“双龙毛羽若为乖”和“销尽琵琶十里街”描绘了才子英雄的失意和老姬的孤独。“燕子有情终恋主”和“鸡皮无色强名娃”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老姬的无奈和勉强。“愁同班氏秋来扇”和“愿作杨家多浚钗”则运用典故,表达了老姬的忧愁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两句“桃叶桃根君记否,当年亲指带如淮”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老姬的同情和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双龙毛羽若为乖,销尽琵琶十里街。
燕子有情终恋主,鸡皮无色强名娃。
愁同班氏秋来扇,愿作杨家多浚钗。
桃叶桃根君记否,当年亲指带如淮。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老姬的描写,反映了社会对老年女性的忽视和歧视,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通过对老姬的同情和感慨,传达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双龙毛羽若为乖”中的“双龙毛羽”比喻什么? A. 两位才子或英雄 B. 两位美女 C. 两位老人 D. 两位儿童
诗中“愁同班氏秋来扇”中的“班氏秋来扇”出自哪个典故? A. 班婕妤失宠 B. 班超投笔从戎 C. 班固著《汉书》 D. 班昭续《汉书》
诗中“愿作杨家多浚钗”中的“杨家多浚钗”比喻什么? A. 美丽的事物 B. 珍贵的事物 C. 普通的事物 D. 丑陋的事物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