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5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57:12
杨柳池塘春信早。帘卷东风,犹带余寒峭。
暖透博山红雾绕。洞箫扶起歌声杳。
初试花冠金凰小。鬓乱钗横,长怯旁人笑。
银烛未残尊未倒。鸡声漏永频催晓。
春天的信使早已来到,杨柳在池塘旁轻轻摇曳。
东风吹起帘子,依然带着些许寒意。
暖阳透过博山,红雾缭绕。
洞箫的声音轻轻扶起了歌声,似乎在空中飘渺。
我初次戴上花冠,像小金凰一样娇嫩。
鬓发凌乱,发钗斜插,心中长久害怕旁人的嘲笑。
蜡烛尚未燃尽,酒杯也未倒下。
鸡鸣声渐渐响起,频频催促着天明。
许谦,元代诗人,以其工整而富有音乐感的诗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洞察。
此诗创作于正月初十一,正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时。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气息和人们的生活,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期待与向往。
《蝶恋花·正月十一日》通过细腻的春景描写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首句“杨柳池塘春信早”开篇即以春天的象征——杨柳,传达出春天的气息已经到来,给人一种温暖而生机勃勃的感觉。接下来的“帘卷东风,犹带余寒峭”则展现了春天的温暖尚未完全抵消冬日的寒冷,传达出一种矛盾的感受,体现了春天的乍暖还寒。
“暖透博山红雾绕”描绘了阳光透过博山后所形成的美丽景象,充满了诗意。而“洞箫扶起歌声杳”则将音乐与自然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中间部分描绘了女子初试花冠的羞涩与不安,表现了青春的脆弱与美好。
最后几句“银烛未残尊未倒,鸡声漏永频催晓”将夜晚与清晨的交替描绘得恰到好处,象征着新生与希望的到来,给整首诗带来了一种圆满的结局。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感悟,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青春的脆弱与美好,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诗中提到的“春信”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信件
C. 花开的消息
D. 春天的动物
“洞箫扶起歌声杳”中的“扶起”是什么意思?
A. 拿起
B. 传递
C. 轻轻托起
D. 放下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在哪个季节?
A. 冬天
B. 春天
C. 夏天
D. 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