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0:0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0:00:27
玉漏迟
癸未岁暮,在茶园,东望芦苞,寇氛顽恶,不得归,倚此自遣
作者: 黄祝蕖 〔近代〕
在癸未年岁暮之际,我在茶园中,向东望去,芦苞在风中摇曳。外有敌寇横行,无法回家,只能在此自娱自乐。
梦断在芦江,霜风在野外的角落几声呼啸,江水无情,只让年光如水般流逝。想要飞天而去,却可惜无法如同淮王的鸡犬那般自由。
羞愧于自己的爱恋,犹如腐朽的儒者的滋味,手中仅剩苜蓿茶碗。怨恨时光已晚,宝剑重新磨砺,直指黄龙,借酒浇愁。
雪鬓渐白,白昼催促人感到日子苦短。万事如浮云散尽,只剩一寸红心未损。新一年到来,独自在此再写诗卷。
黄祝蕖,近代诗人,生活于动荡的时代,其作品多反映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个人命运的思考。其诗风清新,语言质朴,常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这首《玉漏迟》创作于岁末,正值战乱时期,诗人无法归家,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个人的渺小。诗中流露出对过往时光的伤感,以及对未来的迷惘。
《玉漏迟》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诗人在岁末的茶园中,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威胁,无法归家,心中充满无奈与惆怅。诗的开头通过芦苞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自然宁静的氛围,但随即转向对世事的无情描摹。诗人用“江水无情,空把年光流转”来表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令人感到深深的无奈。
“强欲作翀天飞去,惜不是淮王鸡犬”,诗人既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又感叹自己身处困境,无法如同淮王般安然。接着,诗人自省,感到羞愧与自责,表现出对个人命运的深思。最后,诗人以“万事浮云散尽,剩一寸红心未损”来总结,尽管生活如浮云,但内心的坚持与热情依然存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形象的描绘,成功地传达了个人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奈与坚韧。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对时间流逝、自由追求及内心坚守的感慨与反思。
诗中提到的“江水无情”是用来比喻什么?
诗人想要“作翀天飞去”,这反映了他对什么的向往?
黄祝蕖的《玉漏迟》与李白的《将进酒》相似,皆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挣扎,后者则展现出豪放的饮酒态度。两者在情感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对比。